当前位置:读零零>>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7.战场白蔷薇之日(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战场白蔷薇之日(三)(2 / 3)

比长矛的巨剑。

在战争还是以骑马战为主的形态时,“如何应对侧面来的攻击”一直是困扰着骑士和匠人们。长兵器灵活度不足,佩剑和弓弩反应速度不够,且因为马头的存在无法尽情挥剑。苦思无解之下,一些家伙就开始搞歪门邪道了,双剑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设计者的构想,比起无法尽情挥舞的长骑剑,左右不存在死角的双剑明显更有优势。而且以其重量与坐骑的冲击相结合,其威力也不输长枪。

他们的构想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从逻辑上似乎也说得通。可历史告诉世人:理论上看起来很好,实际做出来一看啥也不是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等匠人们真正把双剑打造出来,给骑士老爷们一试。立马发现这又是一个“把刀叉做成一把,结果更不方便”的杯具案例。

犹如罐头般的全身板甲覆盖身体和战马,精工细作的马鞍和蹄铁,堪比长矛的巨剑——这一身行头想必威风凛凛。可实际上骑士老爷刚跨上马,战马可能就要跪了。要知道双剑的分量可是堪比青龙偃月刀,想要挥舞这死沉死沉的玩意儿。体格也非得跟关二爷差不多才行。一个大块头、全身板甲、青龙偃月刀等级的重兵器……不是战马不想怒起狂奔,实在是做不到啊……只有独角兽还能表示可以试试,可这货本来就少,饲养起来的成本又贵,脾气又爆裂,非漂亮处女不能近身,臭男人一靠近就对那要紧地方一踢或是一顶。不想挨断子绝孙角和兽蹄绝户踢的骑士老爷立即表示放弃。

换成顶级战马一试,发现问题更多,主要还是那死沉的重量引起的。过大的重量使得双剑的挥舞更加无法随心所欲。想要利用冲刺增加威力却发现长度不及长矛,骑马近身战时遇上短剑匕首干脆就只能当摆设了。

总之,这是一种需要驾驭者马术、剑术、判断力都到达人级别,且需要相当时间适应训练才能发挥作用的武器,其在战场上的价值并未超过已经存在的那些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如今,一位少女挥动着大男人都未必能顺利使用的双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在敌阵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这一幕着实让那些桀骜的士兵为之心折。

(奇怪——)

用钩形剑柄套住缰绳,配合坐骑扭转的动作。将剑刃刺入提坦斯的肩胛,罗兰微微皱眉。

从刚才开始,狙击的枪弹似乎就停止了,隐蔽在河对岸大楼里的锐利视线似乎也消失了。那些针刺般的冰冷气息正在退却之中。

迟滞作战已经达成,开始撤退了吗?还是说——

轰鸣在背后炸开,罗兰回过头。

防线右翼。一个齐射炮阵地消失了,一台有着8个轮子的“铁箱”从烟雾中疾驰而出。丑陋的钢铁怪兽以令人瞠目的高速朝罗兰逼近。

(是以别动队进行机动防御啊。)

看着轮式战车的出场,罗兰不禁感到一阵放心。

防卫军还在组织攻势,那么就是说王太子的部队还未到达吕德斯,事态尚有挽回的余地。至少不会落入最糟的状况。

舔了一下嘴唇。罗兰一扯缰绳,冷冷地直视呼啸而来的轮式战车。

“我们上吧,林克斯……这是一场机动战!!”

###########

iii号轮式自行突击炮。

光从外表和粗略的性能参数,难免会给人名不副实之感。战斗全重19吨,全自动无级变速,公路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120公里,独立液气悬挂,50㎜l60战车炮,火炮双向稳定器,半自动装弹机,正面防护在100公尺距离上能抵御12.7㎜机枪弹,侧面防护在200公尺距离上可抵御7.92㎜穿甲弹……

以上数据不要说和猎虎、斐迪南之类的重型驱逐战车比,和装备75㎜l48的三号突击炮、38t比都显得寒酸。唯一可看的卖点似乎也只剩下技术先进性和机动力了。老实说,这玩意儿更适合去干步兵战车和装甲侦察车,而不是突击炮。

然而不论是从项目需求、战术运用,还是技术传承的角度来评判,iii号轮式自行突击炮的的确确是猎虎、猎豹、犀角、貂鼠、m10、isu-100等等驱逐战车的后裔。更直观的说,是zbl09式105㎜轮式突击炮的弱化廉价版。

所谓驱逐战车、突击炮,本质上都是安装了自行底盘的火炮。战术运用上也近似牵引火炮,即进入预设阵地,对敌目标进行伏击、阻击。但在自动化程度、反应速度、防护能力等方面远胜传统牵引式火炮。冷战之后,随着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降低,应对突发的低强度成了主要战争模式。军队编制和装备研发开始成为潮流,“能快速部署的机动火炮”成为突击炮的发展大方向。

防卫军研**式突击炮主要是为应对机动防御作战和战后的镇压扫荡作战的需求。此外。更进一步计划将之整合入城市作战,使之成为城市装甲部队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战经验显示,身披重甲的大口径自行火炮与自行速射高炮的组合足以碾压躲藏在建筑物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