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匡政之路> 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1 / 3)

在办公室里又忙碌了一天,苏望伸了懒腰,这才发现虽然天色还很明亮,但是已经六点半了。

“海阳,没事了,你下班回去吧。”苏望对闻声走进来的范海阳说道。

“好的苏县长。”

“对了海阳,你在渠江待了有好几年了吧。”

“苏县长,我在渠江待了八年。”

“哦,你说说这城里哪家筷子粉要好吃一点?”苏望不知怎么的,今天突然很想吃渠江特产,筷子粉。

“苏县长,县文化局门口那条巷子的第一家最好吃,那是我爱人推荐的,她都吃了二十多年,还是那么爱吃。”范海阳毫不迟疑地答道。

“县文化局门口那条巷子第一家,好的,你先回去吧。”

“好的苏县长。”范海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东西收拾好便离开了。过了十几分钟,苏望也东西收好,锁上办公室的门也离开了。

县大院显得很冷清,大部分人都已经下班回家去了,夕阳还没有变得昏黄,大地还是显得很亮堂,不过仔细看还是能感觉得出暮色正在慢慢笼罩着整个大地。

苏望从传达室门前走了出来,传达室的老吴已经站在门口,微弯着腰打着招呼道:“你好苏县长。”

“老吴,吃晚饭了吗?”苏望微笑着回应道。

“吃了吃了,谢谢苏县长关心。”老吴脸上不仅有笑脸,更有一种诚惶诚恐。据说他是此前某位县委领导的什么亲戚,在县大院传达室已经工作快十年了,已经是老油条了。脸上这种表情你都分不出是真是假。

苏望不在意地挥挥手,施施然走出了县大院。

县大院的对面就是秀峰公园,一座很漂亮,在整个朗州市都有名的公园。不过现在里面有很多人,在那里唱歌跳舞。也有在那里散步的,显得很热闹。

从县大院转过去是县武装部,县人大等一排的机关。再过去则是一条巷子,直通渠江县一中。在这条巷子斜对面是县文化局和图书馆,中间隔着一条巷子过去就是县农行和县信用社。而范海阳介绍的那家渠江筷子米粉店就在这条巷子里。

这条巷子可以开进一辆小车进去。一边是县农行大院高高的围墙。一边是靠着县图书馆旁边的一排民居,而在这些民居的底层则成了一间间门面。这里看过去有四五家筷子粉店,两三家金沙江羊肉粉店,两三家砂锅粉店,面积都不是很大,有的有招牌,有的干脆连招牌都没有。中间有两三家饭店,如整个渠江县都有名的贺亮火锅店、老王家渠江菜馆都在其中。

苏望站在巷子口看了一会。径直走进第一家店面。这里只有二十平方米,里面摆了六七张长桌子和十几张长凳子,门口只挂了一个“粉”字。老板是一个胖胖的。大约四十来岁的妇女。她在门口前面的大煤球灶忙碌着,一个瘦高的男子在给她打下手。旁边摆着一个大木盆。里面用清水泡着筷子粗的米粉,在灶台旁边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酱油、辣椒油、豆鼓、姜蒜葱等作料。渠江筷子粉除了筷子一样粗的米粉之外,另外一个很有特点是它的酱料。

据“有关人士”说,渠江筷子粉的酱料是用切得很薄的五花肉片、渠江豆干、黑木耳为主料,加上一些各家独有的配料,先炒后炜,非常香,也非常好吃。

苏望走进去时店子只有三四个人。渠江人一般喜欢在中午吃筷子米粉,晚上吃的人不是很多。苏望刚走进来,瘦高的男子连忙热情地招呼道:“老板,请坐,请坐,一个人吗?吃粉还是吃别的?”

苏望看了一眼,原来这里除了卖米粉之外,还有其它的东西,如饺子、馄饨、面条之类,专门提供给那些偶尔想换口味的人。

“老板,给我来碗米粉。”

“好咧!”瘦高男子应了一声,转身去了灶台那边。过了一会就端了一碗粉过来。这碗粉堆尖处刚好与碗沿平齐,几片被炸得半干的五花肉片和豆干洒在米粉上,周围一圈油汪汪的臊碎子,由于是泡过辣椒的,所以红通通的。

这粉只是在开水里过了一遍,所以不是很烫,苏望轻轻吹了一口气,然后呼呼地开吃起来。五花肉片和豆干被油炸得非常香,也非常有嚼头,臊碎末和各种作料混在一起,非常入味,拌得米粉有滋有味。

苏望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看着墙角高柜上的电视机。一阵熟悉激昂的声音传进耳边,苏望抬头一看,原来新闻联播开始了。

正看着,苏望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口走过去,忍不住回头一看,咦,走在前面的是詹小芳,穿着一件水绿色的连衣裙,蹬着一双高跟鞋,在小巷的水泥路面上哒哒作响。在她后面是一个男子,上穿一件白蓝横条纹的休闲t恤,下穿一件浅色的休闲裤,脚上穿着一双很骚包的棕白色的皮鞋,步步紧跟,侧着头凑过去,像是在说着什么。只是詹小芳不理他,只顾径直向前走去,到了第三家门面,正好是老王家渠江菜馆,她转过头对后面男子说了一句,一头走了进去。男子站在门口,先抬头看了看招牌,又左右瞻顾了一下,最后还是走了进去。

嘿,这詹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