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村庄。在人民公社时期。俄西村叫红东大队。下面分八个生产队。分布在俄西河的两岸。
这里属于川西地区。气候凉爽。景色宜人。
俄西村背靠青林山、面向俄西河。俄西小学就坐落在俄西村三组的村庄边上。
这是一座只有一百多人的小学。都是俄西村本村的学生和附近一些村庄的学生。老师一共九名。加上周倩。刚好十名。
对于周倩要求來的这么偏僻的小学当老师。起初。连俄西小学的胡校长都不相信。胡校长在饿西小学当校长已经九年了。现在的几名老师里。只有一名是大专文凭。其余几位都是中专文凭。还有两位是从民办教师的岗位上转正的。
这些年。学校的师资力量太薄弱。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引起了附近村民的不满。许多村民不惜路途遥远。把孩子送到二十里以外的一个中心小学去上学。使得学校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胡校长不知往县教育局跑了多少趟。又不知打了多少要教师的报告。可是几年了。教育局一个老师都沒派來。理由是招进來的教师都不愿去俄西小学。嫌那里太偏僻。
不仅沒从县教育局要來老师。学校里的两位老教师还通过关系调进乡中心小学去了。这样一來。学校的老师更缺了。只好给现有的老师增加课时。这又引起了在职老师的不满。他们纷纷找校长理论。我们拿那么一点工资。却要带好几个班级的课。不公平。
就在胡校长为师资力量发愁的时候。县上开会。决定最近统筹解决部分偏远学校老师缺少的问題。要求全县所有学校的老师轮岗教学。
胡校长沒想到。很快。县教育局就发了通知。调县城关中学的周倩到俄西小学支教。
这天。当周倩带着周刚來的学校报到的时。受到了胡校长和老师的热烈欢迎。胡校长还特意组织学生和老师。为周倩的到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这让周倩十分感动。
在欢迎会上。胡校长特意提起周倩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又在县城关中学任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这次能到我们这座偏远的山村小学支教。是县教育局对我们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等等。
欢迎会后。周倩就带着周刚住进了学校专为她们母子而人腾出的两居室的平房里。
这间平房。就位于学校操场的那边。从操场带有缺口的围墙向南望去。一大片菜地的后面。就是静静流淌的俄西河。
平房边。还住着两家人。也都是俄西学校的老师。一位姓景。叫景秀清。是个女老师。带五年级的语文。另一位姓曹。叫曹连文。是个男老师。沒有带家属。自己一个人住一间房。他是个数学老师。
第一天过去了。周倩主要是熟悉一下学校的情况。第二天。周倩就开始带起六年级的语文课了。周刚也在学校上了三年级。
日子又开始归于平淡了。
周倩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清新的空气。碧绿的田野。朴实的村民。热情的同事。慢慢。周倩和韩建新之间的感情伤口开始愈合了。她不再去想那些伤心的往事。不再想那些给她造成心灵和身体上的伤害的那些人。她在俄西找到了一块自认为的人世间干净的土地。她决心带着周刚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她不想再嫁人了。男人在她的心里都死了。
有时候。每当更深人静的时候。她就会想起父亲。想起母亲。现在。父母都离开了她。这个世界唯一的一位亲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周刚了。她要把周刚抚养长大。送他去大学。送他去读研究生、博士生。
周刚很听周倩的话。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幼小的他。也成熟了许多。知道听妈妈话。知道不乱花钱。知道帮周倩干家务活。知道好好学习。
一个学期下來。周刚竟然在全班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这让周倩很欣慰。看着周刚那么懂事。周倩打心眼里高兴。
转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了春节了。学校放了假。只有周倩带着周刚还留在学校里。其他人都回去了。
学校寂静了。尤其是一到夜晚。寂静的让人有些害怕。
这天下午。周倩正在家里准备晚饭。在外面玩耍的周刚突然哭着跑了回來。他跑到周倩面前。拉着周倩的衣服说道:“妈妈。你告述我。我的爸爸是谁。我的爸爸是谁。”
周倩吃了惊。就问:“你问这个什么。你爸爸死了。早死了。”
“我在学校门口碰见我爸爸了。我叫他。他说他不是我爸爸。让我回來问你。他还骂我了。”
“他骂你。骂你什么了。“周倩问道。
“他说我是个野孩子。”
周倩听了十分生气。肯定是周刚在外面遇见韩建新了。他來这里做什么呢。想到这。周倩伸手拉起周刚。说:“走。妈妈带你去外面看看。“说着。就向校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