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求粉红。([]无弹窗 )
**********************
吃过了饭,众人又围坐闲聊了一阵,吴家兴就告辞走了,鲁先生也回了书房,五郎就要跟着去,被连蔓儿拦下了。
“虽然说是要考试,哥你想加倍用功,可也别把弦绷的太紧了。”连蔓儿告诉五郎,要注意休息。
“我知道。”五郎就点头。
“还有,哥,你晚上尽量少用眼睛,多用耳朵,多让鲁先生给你讲解。”连蔓儿又告诉五郎,“晚上灯再亮,也不如白天,还是费眼睛。”
连蔓儿这是不想五郎为了考试,熬坏了身体,视力下降。
“娘,我哥考试前这些天,每天的饭菜咱得讲究点儿。”连蔓儿又和张氏商量。备考绝对是强脑力劳动,营养跟不上是不行的。这个钱,一文都不能省。
“这肯定的。”张氏表示赞同,“我都打算好了,这些天每天都给你哥准备肉菜。”
“光有肉可不行,”连蔓儿就道,“还得常买点鱼,羊肝这些也要有。”
连蔓儿就和张氏一起商量每天要给五郎准备些什么吃食。吃鱼补脑,也补眼,羊肝更是补肝保护视力必不可少的。
“早上那一顿不能马虎,晚上我哥看书晚了,咱还应该准备夜宵。”
连蔓儿和张氏商量,又林林总总地列了一张单子出来。
小七就凑了过来,一脸的羡慕。
“姐,我要跟哥一起念书。”小七就忽闪着大眼睛。对连蔓儿道。
“知道了,少不了你那一份。”连蔓儿忍不住笑出声,捏了捏小七胖乎乎的脸蛋。小七这小家伙,是个毫不掩饰的小吃货。给五郎开小灶。又怎么能少了小七那。就算不给小七带份出来,五郎也不会吃独食,还是会分给小七的。
“那也行。”连蔓儿就道,“叶儿,你们今年这是不打算搬出来了是吗?”
“我爹说不搬。”连叶儿低下头道,“说那么大的院子,空着也是浪费。就是搬出去了,还得来回地照看,还不如就先不搬。我爹说,等攒够了盖房子的钱,把房子盖起来了,我们再搬。”
连蔓儿哦了一声,这像是连守礼的想法,保守,能省则省。
而且,连守礼和连守信一样,舍不得老宅。连守信不也是直到发现没办法在老宅住下去了,才下决心搬家的吗?而连守礼,因为没有儿子继承香火,他对老宅的想法,还要更复杂一些。
对此,连蔓儿也只能沉默。
只抓了三只小猪羔,当然不够,第二天,连守信就套了小牛车,带上张氏和连蔓儿往赵家村来。
赵家村的赵老疙瘩家今年也养了小猪羔,连守信提前打了招呼,赵老疙瘩将八只小猪羔都留着没卖,让连守信先挑。
与王石榴家的白皮带黑花的猪不同,赵老疙瘩家的小猪羔是一水的黑毛猪。
“……可以往俺们村打听打听,凡是买过俺家的猪羔子的,没有不夸好的。……上食,长的快,好好喂着,过年的时候,少说也能长到二百斤。”赵老疙瘩非常热情地介绍着他家的小猪羔,一边用树枝将趴在母猪跟前的小猪羔赶起来。
看着小猪羔长的结实,跑动的也欢实,连守信和张氏就都很满意。
三口人,一人挑了两只小猪羔,只将最瘦小的两只留给了赵老疙瘩家。
“得了,剩俩捞渣,俺们自己个养活了。”赵老疙瘩笑道。
六只小黑猪羔子,过秤称了,一共是一百零三斤四两,抹去零头按照一百零三斤来计算,价银合计是五千一百五十文钱。
隔天,连守信又去青阳镇的大集上买回来六只猪羔子,这六只出自两窝猪,一共是一百一十一斤,花了五千五百五十文钱。
一共十五只小猪羔,连守信就将找人砌墙,将一个大猪圈隔成三个小猪圈,每个小猪圈里都放了猪食盆和水盆,这是怕十五只小猪羔都挤在一起,有的抢不上食,长不好。隔开来养,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也可以减少猪瘟病的发病率。
买回了小猪羔,连蔓儿扒拉着算盘算账,十五只小猪羔,总共的花费折成银子供是十三两六钱五分,养上一年,年底留一头自家杀了吃肉,其余的卖掉,估计最少可得银四十四两二钱。
喂猪主要用连记铺子剩下的泔水,这个可以不算钱,那么去掉买猪羔子等成本,一年下来,养这些猪的纯利润大约是三十两银子,另外加上一头猪的猪肉。
三十两银子,对于大户人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庄户人家,却是笔大收入。
小猪羔买回来,有大梁子媳妇喂,并不用连守信和张氏操太多的心,张氏就找了个破篮子在里面铺了干草和棉絮,在上房东屋的炕梢弄了一个窝,又抓了一只抱窝的母鸡进屋。
“娘,你咋把它抱屋里来了。”连蔓儿看见张氏手里打蔫的母鸡,就问张氏。
“鸡抱窝孵蛋,不能冷着。不抱屋来,在外面,这鸡也孵不出来啊。”张氏放下母鸡,就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