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汉急道。
王铁汉底气十足的凛然道。
张兴汉默然点头,没有再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劝说王铁汉提前做好准备,总不能告诉他日军会在九月十八号这天进攻吧?
而且,张兴汉也想明白了,纵然整个第七旅准备再充裕,如果上峰没有抵抗的决心,那也是徒然。
何况现在,整个第七旅的高级军官似乎都对于大规模爆发战争的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点从王铁汉刚才的表现便能看出。
实际上就连此时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也认为日本人不会发动大规模战争,因为他认为这不符合日军现在的利益,这点在后世张学良晚年亲自说过。
看来这事只能靠自己了,张兴汉暗道。
向王铁汉敬了一记军礼后便告辞离开。
从团部走出来,张兴汉一边往营部走,一边低头沉思。
自己的第三营是个满编主力营,拥有兵力七百余人,如果布置妥当还是有希望打赢即将爆发的北大营守卫战的,张兴汉心中如是想道。
只有解决了先解决了进攻北大营的日军南满铁路第二**守备大队,张兴汉才能腾出手来去救援奉天城。
因为奉天城内有数以千计的军警,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兵工厂仓库里所囤积的弹药足够扩充数个师的新军所用。
只有得到了这些张兴汉才能挽狂澜于既倒,因为他的子弹生产机只能生产弹药,却无法生产枪支,火炮。
所以现阶段,他必须得到沈阳兵工厂和沈阳城内大批的枪支,火炮。
团部距离张兴汉的三营营部并不算远,大约有四五百米左右,没几分钟,张兴汉便回到了自己的营部。
此时,营部内一盏小瓦数黄色灯泡发出微弱的光芒,使得整个营部内不至于被黑暗淹没。
张兴汉走进营部,留守的通讯兵小李子连忙迎了上来敬礼:
张兴汉问道。
小李子回答道。
张兴汉知道刘建国是按自己的吩咐埋设地雷去了,点了点头,刚想坐下,这时,营部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小李子机灵的连忙跑过去将话筒拿了起来:
电话那头,一名身穿绸缎儒衫的中年男子语气平稳的道:
小李子语气顿时变得恭敬起来。
小李子的话张兴汉都听在了耳朵里,不过却没有主动上前。
小李子转头向张兴汉汇报道。
张兴汉闻言一惊,由于部队是一月放一次假,所以张兴汉自穿越以来,还并未回过“自己”在奉天城内的家,也就自然还没有见过仅存部分记忆中的爹娘了。
他们这时候打电话来干什么?张兴汉有些疑惑,不过还是走过去从小李子手中接过了电话:
电话那头张玉喜劈头就问。
虽不知父亲怎么会知道,但张兴汉还是如实回答。
电话那头,张玉喜气的脸色铁青:
张兴汉义正言辞的道。
电话那头的张玉喜听完张兴汉这一番话,语气缓和了下来,苦口婆心的好声道:
感受到了电话那头这个尚未谋面的父亲发自肺腑的关心和疼爱,张兴汉心中一暖,道:
电话那头的张玉喜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
张兴汉点头:说完,便挂掉了电话。
挂掉电话后,张兴汉心情凝重的走出营部,凝望着繁星遍布的夜空喃喃自语道:以日本人的德性,这次竟然吃亏竟然没有趁机进行报复和威胁,看来大战真的快要来了。
一夜无语,张兴汉睡了一个好觉,虽然知道大战将至,但也得吃饱喝足,睡眠充足才能有精神和体力去应对接下来的战斗不是?
所以,洗漱之后,张兴汉又让勤务兵将伙房给自己做好的早饭端到了自己的**卧室中来,开始美滋滋的吃起了早饭。
张兴汉睡的精神饱满,吃着香喷喷的早饭,而作为副营长的刘建国与全营数十名工兵和战士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
他们昨晚彻夜奋战,终于完成了张兴汉交给他们的埋雷任务。
这不,张兴汉正把早饭吃的津津有味时,副营长刘建国一脸疲惫的走了进来,往日炯炯有神的双眸中,此刻一片通红,布满了血丝,看起来十分的憔悴和疲惫。
张兴汉抬头看了看刘建国问道。
刘建国打了个哈欠回答道。
张兴汉这才露出笑容,指了指面前桌子上剩余的早饭,招呼道:
刘建国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张兴汉,不过干了一晚上活的他,肚子早就饿得呱呱叫了,刚坐下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桌子上的馒头和稀饭开始大口猛吃。
张兴汉似是回答似是自语的点头道。
……………………………………
1931年9月17日,下午三点半,奉天城北大营第620团第3营营地。
此时太阳已经开始倾斜,不甚强烈的阳光将集合在驻地空地上的三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