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福明> 第三十六章 道法宪法(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道法宪法(上)(2 / 2)

玩物。这样一张软椅。我叫他们沙发。做起來远比硬质木椅舒服。如果在全国推广并不麻烦。不过这些真皮并不是什么珍惜的貂皮。不过是一些牛皮羊皮而已。加上一些棉絮弹簧。就能够制造出來。在辽东有这样一个沙发厂。不愁京城的人不來买。到时候也能给此地的百姓落下一些实惠。何乐而不为。”

刘宗周沒想到。朱由崧扯來扯去。居然还把民生给扯出來了。便不好再反驳。朱由崧说道:“三位先生。离开京城。來见孤。不知有何要事。”

“殿下。如今那议会刁难内阁。多次驳回上议院制定的宪法。直到今天。宪法仍然无影无踪。”赵南星的话有些愤愤不平的意思。

朱由崧微微一笑。如果议会将他们编纂的宪法通过。那么议会制度就会从法律上确立下來。真正对内阁的权力实施监控。这对朱由崧來说就已经足够了。明朝从科举而來的官僚制度。已经极度强大。而且朱由崧也并沒有将这个官僚制度推翻的意思。在朱由崧看來。明朝的士子有自己的操守。是用來制约如今越发膨胀的资本势力的一种手段。欧美等国的选举制度。未必就是这种科举制度更好。

因此议会在一诞生。就是用來跟内阁扯皮的。对此内阁自然是极其厌恶。等到有机会就会将这个怪物废除。自然不想让其写入“宪法”。这种至高无上的法上之法当中。

“如今上议院也是初次编纂宪法。其中疏漏难免。殿下要编纂的是一种为大明万世所计的长远之法。更是日后我们大明施政治民的基准方略。而上议院给出的宪法。却只有皇帝、天命、社稷三章。这些东西。不过是老套俗言。怎么可能成为万世之基。”相比赵南星的气氛。张道玄却显得一派风轻云淡智珠在握之态。

“秦皇就在传国玉玺之上。写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汉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论。更是让帝王成为天命代言。这天命原本就是皇帝得位至正的证明。更是大明基业千秋万载的根基。怎么能说是老套俗言。”刘宗周皱了皱眉头。对于张道玄的说法。这位大学问家非常不赞同。

张道玄笑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乃是儒学大家。他的说法。这天从來都不曾因为某个帝王而改变。这天命与其说是天定。到不如说是民定。我大明历代帝王。正是因为万民所愿。才能够在皇位之上。正是这万民所愿。才形成了天命。与其将这天命之说。写入宪法。不如将百姓写入宪法。”

刘宗周心中突然一亮。他们儒家从來都不是提倡独裁的学说。孟子就说过“君为轻”的说法。荀子更是否定了自然与人之意愿的联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在原则上就否定了先贤的意愿。这些东西。他在治学之时。就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只是沒想到张道玄能够直接提出來。

然而刘宗周突然看了看朱由崧。在未來的一国之君面前。否定千古以來的天命之说。那对于皇帝來说。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好在朱由崧并沒有丝毫生气发作的意思。他对张道玄的思想早有理解。在山东大学的时候。他就在宣扬这一套“天由民定”的理论。并且已经赢得了不少人文人士子的赞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