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中华再起>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决战(完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决战(完三)(1 / 2)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决战(完三)

意大利军队是不幸的。本來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但是就因为一个该死的报警装置失败了。是那种埃塞诶比亚军队借助细绳和空罐头盒以及一些小石子做成的报警装置。就因为这样的小东西。偷袭部队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即将看见玛利亚圣母的笑容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刻因为一个不严格执行战场纪律的士兵的一泡尿失败了。在关键时刻意大利人发现圣母的口味变了。投向了黑人的怀抱。反正是不管怎么说意大利军队他路径突破的美好愿望破灭了。偷袭的一个营在折损过半之后可耻的逃了回來面对这个局面西格诺尔已经失去发怒的心思。因为据他接到上级发过來的情报显示在这个城市外围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的精锐部队。他们似乎在筹划中反攻。沒错是在筹划着反攻。

王宫的地下室里临时指挥所。在塞拉西皇帝陛下的主持下反攻的作战计划顺利的被通过。并且通过电波发往了城外和城内各个能够联系上的部队。

1937年2月10日。一个沒有一点纪念意义的日子。埃塞俄比亚军队的反击开始了。9.2万名装备步枪和利剑的中央军步兵、5万名帝国卫队和80000名地方部族兵已经10万名來自各地的地方长官的军队。 Ras 依姆鲁指挥右翼。阿鲁拉亲王指挥左翼。卡萨和赛乌联合指挥中路部队。塞拉西亲率2.5万名帝国卫队和最精良的600名奥罗默骑兵从城中向意大利军队进攻。

埃塞军队如潮水般从城外和城中同时杀出。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橙色和红色的军旗、部族战士金铜色的枪戟、闪耀的头盔、七彩的头冠和以狮头装饰的盾牌以及军队的钢盔和步枪机枪坦克。会和凶猛的奥罗默骑兵一路高喊着杀向敌阵。埃塞军队还把400门速射75山炮设在城外的一处高地上。向意军纵队猛轰。这些炮手在中国军事顾问团训练期间。对于设计技术掌控的还是非常专业的再加上对于意大利军队的集结地域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清楚所以在炮火上对于意大利的杀伤非常的大。

尽管装备不错。但埃塞军队中除了中央军和帝国卫队以外的部队在战术上还是毕竟是中世纪的产物。一旦看到敌军。便把所有的纪律抛于脑后。在欧洲人看來。他们的进攻像是“毫无章法的疯狂人海”。后來在此战中幸存的意大利军官如此描述当时的情形:他们的传统战术就是进攻敌军侧翼。伺机围而歼之。在这种情况下。互相无法呼应的意大利部队已无路可逃。

早晨8时15分以后。浓雾渐渐散去。战场态势更加清晰。被城中建筑和埃塞军队分割的意大利军队依靠火力优势。使对手无法靠前。进攻虽然不断的推进。但是进展并不是非常的快。意大利毕竟还有三十万大军。在军械上也非常的充足。进攻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再也沒有了坚固的工事可以凭借。所以伤亡不小.面对这样的局面塞拉西的爱将木鲁葛塔情急之下。丢掉自己的步枪和盾牌。仅带一根权杖。率领本部落武士去打破僵局。结果不幸中弹身亡。面对僵局和巨大的伤亡。塞拉西不禁动了暂缓进攻的念头。毕竟伤亡的都是自己的直系力量。但皇后和何国柱阻止了他。说服其将自己的最后的2.5万名皇家卫队投进去。作最后一击。 这支生力军终于成了压断意大利人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约8时30分开始。意大利军队中的殖民地土著旅首先开始溃散。意大利军官大都在对抗骑兵时战死。土著旅士兵拼命朝背后2公里处的意大利的一个临时物资集散地跑去。那里有大量的财富同时还有意大利的欧洲旅以及墨索里尼的黑衫军在把守。为防止误伤。意大利炮兵停止炮击。以待溃兵到达安全位置。但到最后一刻。意大利军队才发现埃塞士兵混杂在土著旅士兵中间。迅速接近意大利军队的炮位。然而为时已晚。欧洲旅的炮兵很快被手持长剑。挥舞着步枪的埃塞俄比亚帝国卫队的士兵围困。此时。意大利的其他军队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苦战境地。在自己的阵地上苦苦抵御着埃塞俄比亚军队狂潮般的进攻的时候。虽然还在抵御但是看着视野内都是进攻的埃塞诶比亚军队的士兵的时候。意大利军队的战士们已经绝望了。只剩下一股求生的欲望还在支撑。

上午10时许。埃塞皇家卫队攻下了城外的一处高地。意大利的军队已是命悬一线。埃塞俄比亚军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合围。意大利的最高指挥官派出2个连的阿尔卑斯山地兵进行反击。但未能将埃塞人赶下去。约10时15分。负责把守黑衫军右线的第3土著营崩溃。意大利指挥官被溃兵活活踩死。陷入敌群的欧洲旅和黑衫军。冒着枪林弹雨继续抵抗了约一个半小时。他们的阵地在缓慢而不可逆转地逐步缩小。面对这种情况。意大利的指挥官不得不下令撤退。不甘心失败的黑衫军拒绝服从命令。他们的指挥官率领一个连的步兵发起“自杀性攻击”。但是还沒等他们发挥就被被埃塞人用投掷的长矛扎成一堆肉酱。 意大利士兵的溃退毫无章法。数分钟之内。中路军就形同散沙。逃向萨乌里亚、阿杜瓦等占领的地区哪里还有军队有坚固的的工事可以固守待援。丢弃了伤员、大炮和大部分武器。中午时分。塞拉西的军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