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线,持续裸奔,求收藏,收推荐!
…………………………………
………………
他现在最为在意的是,这是一门上乘武学,这个世界的武学与他前世所理解的不同,特别是级别高的武学,一般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包括着内气修炼法门、搬运心法和招式,因此,许多武学都以刀啊,剑啊,拳法,掌啊之类的词语结尾,当然也不是全部,比如说宁王府的,这是青铜级别的宝典,神秘异常。
便是一门以刀为主的武学,作为一部上乘的武学,里面的炼气法门自然比王观澜以前修炼的长青诀要高明的多,以王观澜现在的水平,这武经上虽然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但是并不妨碍他修炼其中最为基本的法门。
比起长青诀来,阿难破戒刀的内气法门高明许多,同样也复杂许多,即使是最入门的法门,也让他整整研究了一夜,直到天将破晓,王观澜才将自己的目光从那书册之中移开。
“果然不愧是上乘武学,不谈突破炼气期束缚的法门,就算是这入门的内气修炼,也如此的玄妙,不过可惜,这几个月我却是没有办法深入研究了!!”
现在他没有时间,很快,童子试便要到了,虽然说这王观澜以前是一个饱学的书生,可架不住现在的王观澜他是一个棒槌啊!!
对武学的狂热与对文学的冷淡几乎都是极端的,与以前的王观澜完全相反,所幸的是,他穿越之后,或许是因为精神融合缘故,又或许是这具身体本身就拥有强悍的记忆力的缘故,王观澜现在几乎是过目不忘,再加上他穿越前所在的考试大国中培养出来的信心,对于小小的童子试,他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讲武堂的教习的老师都变成了原来的那些武师,再也没有像卫诚那般御气境的武学师范出现了,倒是让王府中人一阵的失落。
至于七夫人和王观潮,经历此事之后,在王府之中势力大减,元气大伤,又听说王观澜顿悟了佛门神通,得到了王必成的赏识,哪里还敢再动什么歪心思,至于那位四管家,则在几日之后,被王必成远远的发配到了一处边远的产业,再也没有回到这王府的机会了。
而青松园在王府之中的地位,也悄然提高,当然,这一切都仿佛与王观澜无关一般,他全心全意的习文练武,再也没有出过青松园半步。
时间倏忽而过,转眼便到了县试的日子。
县试在大齐王朝的考试系统之中虽然是最为低级的一种,但同样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是入门考试,而且按齐律,大齐王朝每一县都要县试,因此,也是考的人也是最多的。
经历一次县试,便足以刷下数以万计的童生,同时,也会诞生一批新的特权阶级。
每当想到这里,王观澜便觉得有些好笑,要知前世经常看一些旧时的野史小说,才子佳人的也不少,里面最大的特色便是进京赶考的穷书生特别多,却不知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书生,至少也都是有着举人的功名的,在明代,举人已经可以做官了,即使是秀才,在十里八乡也都能够算得上是特权阶级,只要不是做人太过失败的,哪里会成为弱势群体呢?这就像是网络小说一般,总是喜欢先把主角写成废物,倍受欺凌,然后再强势崛起的道理一般,先抑后扬,这才有阅读的快感不是。
不过,那些都是得到功名的秀才,现在聚集在县衙门口的却都是一些不 第 012 章 ,而其中更有一部分人明确的知道,这位王府少爷,就在不久前顿悟了一门佛门神通,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很得宁王看重,当然要好好的结交一番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观澜也都一一的与打招呼的人回礼,面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虽然不认得这些人,不过前世待人接物的手段,他却是不输于人的。
几番见礼之后,他倒也是搞清楚的这群来见礼之人的来历,其中最显眼的是三个人,一名叫周云逸的胖大的书生,是南华城有名的书香世家周家的子弟,师从滇州大儒韩云德,原本早就该来参加乡试,顺是韩云德于三年前病亡,他为师守陵,所以一直拖到了今日才来,另外两人一人叫徐晶,一名叫赵海平,亦都是南华城中有名世家的子弟,而在那些寒门士子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名与王观澜年纪相当的少年,姓陈名瑜,乃是南华城中有名的神童。
只是这名神童对王观澜并不怎么友好,望向王观澜的目光之中竟然还透着一丝的不屑嘲讽之意,看的王观澜直皱眉头,不过他也没有去寻这小子的晦气,他的气量,还不至于与一名十多岁的少年一般见识。
在县衙门口等待的时间不久,便到了未牌时分,一众考生也都停止了喧哗,一个个的老老实实的按着顺序进场,王观澜虽然是宁王之子,但是在这里也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老老实实的跟在人流之中,进入了县衙。
县衙显得有些破旧,但是面积却够大,上千门考生在这县衙后院坐定,一点也不觉得拥挤。
县试三年一次,也算是各地官府常规的工作之一,因此所有的一切都准备的非常的齐备,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