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心中已经对霍光有些盲目的崇拜了。而且他们淄川国也不是什么小国,再加上诸王之首的梁王,这一次他们的势力远比当年的吴楚七国还要强大,更何况如今的长安已经没有什么可堪大用的军队和统帅了。
当刘康以淄川王太子身份拿出淄川王大印之后,已经暗中准备多时的军队和粮草迅速的向着巨城汇聚,而那些存有异心的淄川国臣子,早在刘康拿到淄川王大印前已经一一清除了。这不是一场临时起意的仓促行事,而是已经准备了多时的周密行动。
天下各路勤王之军还在各地汇聚,也没人知道淄川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大汉帝国西南最大郡的蜀郡也发生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蜀郡郡治成都,这座完全不输于中原大城的繁华城市,此刻依旧花团锦簇,商贸往来繁荣。
成都的太守府外,一辆普通的马车缓缓的停在了太守府大门处,在这辆马车后跟了足足上百人,其中七八十人都是手持兵器的护卫,而后二十几人则都身穿着精致的衣裳,他们皆是蜀郡各衙署的长官。可以说除了如今的蜀郡太守司马征之外,蜀郡的高官要员都聚集到了一起。
马车上一个身穿锦缎长袍的老人在一个健硕奴仆的搀扶下缓缓的走下了马车。太守府的卫兵看到这辆马车和身后那些人,也没有一个露出惊讶之色,反而在这老人下车之后,这些守卫太守府的士兵纷纷低头向老人行礼。
“见过卓翁!”太守府的士兵恭敬的问候道。
这个老人正是卓文君的弟弟,蜀郡卓家的家主卓俊臣。他没有官职爵位,却在蜀郡有一个响亮的尊称‘卓翁’。
“老夫要见太守。”卓俊臣向着太守府内走去,他对着守卫的士兵说了一句,也不等片刻便自己走了进去,他的身后只跟了两个奴仆,一个是搀扶他的,另个手中捧着一个一尺见方的大木匣。
没有人阻拦卓俊臣,所有人都知道,太守司马征能够成为蜀郡太守,几乎全是卓俊臣的功劳,而司马征本人无论正式场合还是私底下也是对卓俊臣尊敬有加。
卓俊臣径直走向司马征的书房,这偌大的太守府仿佛就是卓家的后花园一般,就算路上见到几个太守府的吏员,这些人也是恭敬称呼卓俊臣一声“卓翁”,其地位在蜀郡之高可见一斑。
司马征的书房没有关门,卓俊臣走到门口,假装干咳了两声,而后站在门口对着里面说到:“老夫卓俊臣特来拜会司马太守。”
“哦,卓翁来了,快快请进。”司马征听到卓俊臣的声音,连忙起身向门口走去,他可一点不敢怠慢卓俊臣。
司马征将卓俊臣迎进书房,待卓俊臣落座之后司马征才坐下,面对卓俊臣时刻保持着晚辈之礼。
“不知卓翁前来有何指教?”司马征一脸微笑的问道。
“老夫听闻皇帝下了勤王诏,大都督也发了清君侧檄文。想来太守也在为此事烦忧吧?今日特来问问太守,是要勤王呢?还是清君侧?”卓俊臣没有什么客套话,坐在那里直接开口问道,如同上官询问下属一般。
“这有皇帝诏书,自然是选择勤王。不知卓翁有何指教?”司马征有些为难的说道,他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蜀郡卓家与大都督霍光府上有些关系,更知道这个卓翁的话在蜀郡比他这个太守还有用。但是作为大汉臣子,他有不得不说出遵从皇帝诏书的话。
“既然太守相问,老夫也不多说什么废话了。老夫的意思是,清君侧”卓俊臣身子微微前倾,目光逼视着司马征说道。
“这益州刺史尚在成都,若卓翁的话被刺史得知,恐怕麻烦不小啊”司马征心中一惊,连忙拉出了益州刺史。
“呵呵今日前来,老夫也顺便将刺史给司马太守带来了。”卓俊臣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说道。
“带来了?这是何意?”司马征下意识的问道,他可没看到益州刺史同来,不禁心中产生了疑问。
就在司马征疑惑的时候,那个跟随卓俊臣的奴仆将手中的木匣重重的往案几上一放,接着当着司马征的面就将木匣打开。里面一颗头颅睁大着眼睛,双眼正好与司马征对视在一起。
“啊你杀了刺史?这你们要造反吗?”司马征吓得身子后仰,整个身子都斜躺在了地上,一只手撑着地面,一只手指着卓俊臣,结结巴巴的说道。
卓俊臣平静的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两步,走近了司马征之后才说道:“现在司马太守是自己拿着太守大印去行清君侧之事?还是老夫另外找个太守呢?”
很快司马征紧张的捧着太守大印,与卓俊臣一起出了太守府。当他走到府门时,看到外面齐聚的人群,司马征才知道原来蜀郡要员早就在府外等着自己了。再微微转头看了一眼卓俊臣,他知道自己不过是眼前这位老人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我等愿随太守清君侧”还没等司马征说什么,府门外那几十个蜀郡要员已经齐齐躬身对着他一拜,而后异口同声的说着要追随司马征清君侧的话。
这一刻那些还在远处的蜀郡百姓都听到,他们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