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个八抬大轿。所以也叫“抬会”。
现在的台会不再使用人力來抬。改在汽车的敞篷车厢里搭建。并在车头前用美术字体醒目地标明了这个台会的名称。设计师们采用彩绘、雕刻等艺术手段进行外部的整体装饰。巧妙地遮掩住了汽车的原形。台会造型和用于固定的材料广泛采用了钢铁支架及动力机械。加上现代灯光电动技术和伴奏音乐的运用。台会上的戏剧场景显得更加的美轮美奂。引人入胜。其人物造型可以多达五六人。也不再仅限于由少年儿童來装扮戏剧人物了。
《火焰山》上。孙悟空扛着一把两米多长的大芭蕉扇腾空飞跑。脚下是熊熊燃烧的“大火”。而铁扇公主双剑在手。现出一副气急败坏地追赶的模样。再看那孙猴子不停地挤眉弄眼。妙趣横生。惹人捧腹。
《船舟借伞》里。许仙伫立在一条枣红色的小船上。船下是绿色绸布做成的“水波”。他手拿一把张开的油纸伞。仅有立锥之地的伞尖上竟站着不胜娇羞的白娘子。只见她脚穿绣花鞋。一只脚独立于伞顶。另一只脚向后高翘着。让人领会到无限的风流妩媚。
《千里送京娘》中。赵匡胤站了个弓马步。右手挥鞭。左手伸直翘起大拇指。那娇媚的京娘竟金鸡独立在赵匡胤的大拇指尖上。脉脉含情地看着目不斜视的赵匡胤。京娘的柔情似水。正衬托出了赵匡胤的阳刚和豪迈。
《水漫金山》处。白素贞站立在青儿的宝剑上。手执双剑与法海横眉相对。刀枪相见。虽然在背景画面上只有被水淹了半截的庙门和一只纸船。但你会由此想到那茫茫的江水、汹涌的波涛。以及刀光剑影、风云雷电……
《凰仪亭》外。吕布双手执戟。切齿怒视董卓。貂婵则巧妙地站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上回眸一笑。微妙地透露出心中的隐秘。
《秋江》边。陈妙常亭亭玉立于艄翁双手举着的一只木桨上。虽然身下仅有一条纸船。但那盈盈秋水、淡淡春山都浮现在观众的联想中。令人神思飞越。
紧随其后的还有《荷花仙女》、《嫦娥奔月》、《八仙过海》、《文成公主》、《盗仙草》、《招财进宝》、《老子说道》、《龙凤呈祥》、《敦煌飞天》、《劈山救母》、《七品芝麻官》、《幸福洒满人间》等台会。只见荷花仙女踏云起舞、嫦娥姑娘长袖飘飘、铁拐李等八仙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台会所到之处。大人小孩们争相观赏。洒下一路的欢声笑语。
为期15天的旅游文化节圆满落幕。晚上。在荷花江上举办了放河灯活动和焰火晚会。这也是最后一场压轴大戏。
程海平想陪着家人、朋友观看晚会。就沒有按照组委会的安排去贵宾观景台就座。郑江、倩倩他们特地在滨江茶楼预订好了座位。大家借此重聚。宁帆一家只有谢娅和宁卓睿参加。他连明星们的演出也沒看。出席完开幕式就上北京参加中央党校培训去了。
从下午开始。人们便扶老携幼。纷纷赶往荷花江大桥附近的各处观景点。小商小贩们更是不愿错过这个难得的商机。早早地推着车、挑着担來到选好的地带。摆开摊子扯开嗓子卖起了各种小吃零食和小玩意。
景点周边临江高楼上的住户占据了地利之便。当然用不着出门就可大饱眼福。各家各户提前吃过了晚饭。和亲朋好友们一起到阳台或顶楼上喝茶、抽烟、嗑瓜子。一边天南地北地吹牛闲聊。一边俯视着滨江两岸万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夜幕渐渐降临。但见一盏盏红纸红烛扎制的花瓣形、灯笼形、小船形的河灯从荷花江上游缓缓飘來。星河灿灿。恍若梦境 。
程涛第一次看见放河灯。好奇地问:“奶奶。江边有那么多电灯了。为啥还放河灯呀。蜡烛燃完了河灯就会熄的呀。”
宛红梅正凝神望着窗外。听到他问话转过头來。讲解说:“放河灯也叫放荷灯。用來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程涛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忽然。他惊呼起來:“奶奶。你咋个哭啦。”
众人一看。宛红梅果然神情悲伤。泪水从她的眼眶里涌了出來。
陶岚连忙给她递上纸巾。程海平不安地问:“妈。您这是咋啦。”
“沒啥。沒啥。”宛红梅揩拭着眼角和脸上的泪水。触景生情。夜色灯影中的荷花江让她想起了30多年前那段伤心的往事。丈夫横尸江岸的悲惨一幕又浮现在眼前。清晰得像是昨天刚刚发生一样。岁月悠悠。思念绵绵。她在心底默念和呼唤着:“艺峰。亲爱的艺峰。要是你现在还活着。和我们一起欢度良宵。那该有多好哇。”
“砰。砰砰。砰砰砰。”随着一连串震天动地的爆响。荷花江上空竞相绽放出一团团、一束束千姿百态的礼花。花团锦簇。溢彩流光。
焰火汇演开始了。
2009.6.28。2011.5.1 一稿
2013.01.12 改毕于泊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