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官场如剧场:川戏> 第七场 身心了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场 身心了了(1 / 2)

第七场 身心了了

符乾坤失踪了。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

黎秀丽和倩倩开始都不以为意。只当他又到哪个庙里烧香拜佛去了。以往也有过这种不告而别的情况。一两天后又会回來的。

两个星期过去了。符乾坤仍沒回家。音信皆无。黎秀丽打电话把倩倩和郑江叫回來。焦虑万分地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可如何是好哇。”

郑江道:“报警吧。”

“还是再等等。”倩倩冷静地说。“警察一旦介入。影响就大了。万一爸只是出去旅游的呢。”

郑江觉得倩倩说的也有道理。就不再坚持他的意见。黎秀丽从书房里拿出一本稿笺。带了哭腔道:“你们看看。他写了这些是不是想不开哟。”

倩倩连忙接过稿笺。只有第一页写得有字。是用普通的签字笔写的。写了大半张纸。仔细一瞧。上面反反复复写的是一句话。其实是句歌词。就是前不久在春节团拜会上他唱过的那句“世态炎凉皆看破”。字体大小与下笔轻重不一。显得潦草而凌乱。

家人正在试图破解其中的谜团。座机电话“呜呜”地响了。黎秀丽腾地站起身。小跑过去抓起了话筒。

电话里传來一个陌生的声音:“我是翠峡山金峰派出所的。请问你认不认得符乾坤。”

黎秀丽拼命点头。然后意识到人家看不到她。又连声道:“认得。认得。他是我老公。倩倩她爸。他……他……他咋个啦。”

“他可能跳下舍身崖了。我们这里有他遗留的钱和物品。需要亲属马上來一趟。” 派出所的人道。

黎秀丽嘴唇直抖。再也说不出话來。倩倩见状。拿过母亲手中的话筒。请派出所的人把情况讲清楚些。那边回答道:“现在我们也沒看到他人。具体情况咋样沒法判断。你们來认领了钱物再说吧。”

翌日一早。郑江开车带着黎秀丽和倩倩。奔往翠峡山山顶的金峰派出所。

翠峡山海拔2300多米。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山间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把翠峡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佛道交融”为翠峡山宗教文化的一大奇观。佛教讲究“善报、轮回”。道教追求“自然、无我”。两者在翠峡山不断融合。长期共存。据地方史志记载。翠峡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于隋。兴盛于唐、宋、元、明、清。山中现有大大小小36座寺庙。僧众500多人。唐朝开元年间。道教传入翠峡山。先后曾在山中建了18座庵堂。有近200名道士修行山中。如今。道士们人面不知何处去。但依然还有零星几处庵堂遗迹可寻。与同属一个山系并有秀甲天下美誉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峨眉山相比。它的知名度不算高。却也因之得益。较好地保留了汉传佛教寺庙的那种质朴与宁静。

在金峰派出所。郑江他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真皮面的手提式大公文包。一眼认出是符乾坤当县委副书记时随身常带的。打开一看。里面有身份证、钱夹、摩托罗拉手机、荣誉证书等物。

警察是根据手机里储存的电话簿信息联系到黎秀丽的。见她说的各个细节都吻合。派出所便把提包和全部物品归还给了黎秀丽。

所长宋波不是清源本地人。调來金峰派出所只有半年多。跟郑江曾见过几面。听郑江一说。这才知道了他和符乾坤的关系。于是很热情地介绍了相关情况:几天前。有人在舍身崖跳崖。跟过去一样。他们组织人员下到山腰对跳崖者可能坠落的地方进行了搜救。虽经八方寻找。都是无功而返。接着。派出所又收到金峰寺大雄宝殿住持净空法师送來的这个“施主丢失的提包”。由于沒有确切的证据。警方现在还难以认定跳崖的人就是提包的主人。

应黎秀丽的恳求。宋波领着他们登上山顶。往舍身崖走去。试图在那儿寻找到符乾坤停留过的痕迹。

山下早已春暖花开。眼前却是冰天雪地的童话世界。层林皑皑。琼枝婆娑。玉笋垂悬。剔透玲珑。他们谁也无心欣赏这美不胜收的雪景。也不能像普通游客那样伫立着静候奇异的“佛光”來临。

舍身崖到了。但见壁立千仞。怪石嶙峋。茫茫云海在绝壁深渊间翻涌弥漫。舍身崖果然是深不可测。摄人心魄。那些拍照摄像的游客。一个个都是小心翼翼地走到有围栏的平台左侧。紧紧抓住粗大的铁链。故作轻松地留影过后便迅速脱离险境。而缺少围栏的另一侧。则是鲜有人涉足的禁地。地面湿滑。布满青苔。险象环生。一旦坠落山崖。定会粉身碎骨。绝无生还可能。除非视死如归去意已决。是不会有人去做“跳崖秀”的。宋波指着平台右侧的悬崖说。不久前跳崖者就是从那儿跳下去的。

回转身來。郑江和倩倩都注意到了舍身崖背后的红砂石岩壁上除凿有“舍身”二字外。还赫然刻有“身心了了”四个遒劲的大字。二者字体与风化程度迥异。显然非同一时代的題刻。但同样的凝重厚朴。几人都默然注视着。像是要寻味出其中蕴涵的佛理与禅机。

宋波道:“现在掌握的情况就是这些了。我们再到净空法师那里看看。也许还能得到一些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