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在占领鹿邑之后第一时间派人禀报了身在宋州的朱温,宋州距离亳州本就不远,朱温和朱瑾的联合部队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赶赴亳州,
朱珍留了两千人马留守鹿邑,带着一万多人丝毫不做停留,乘胜攻打亳州,从亳州出來的求援部队刚出城就被朱珍派出的斥候拿了,送到了朱珍身边,
朱珍利用先进的爆破部队三两下就炸开了亳州的城门,城中的五千人马哪里有心情恋战,纷纷出城逃窜,城中大量的细软和辄重來不及带走,都成了朱珍的战利品,
逃窜的齐军也大都被埋伏在城外的张存敬生擒,缴了兵器之后愿意加入宣武军效力的继续留下,不愿意的发还路费遣送还乡,
亳州两场战役,让朱温的部队又扩大了五千余人,
三日后朱温抵达亳州,并亲自出面安抚城中百姓,百姓们见新到的宣武军节度使年纪轻轻,却和蔼可亲,进城后军队也都十分遵守纪律,不像那些齐军一般进城后就到那些地主富商家里“借粮”,有吃不上饭的贫民这些当兵的还会给些钱粮资助,朱温也在几条大街上都设了粥棚,施粥给那些沒有什么收入的老弱病残,
亳州百姓们欢呼雀跃,到处宣扬节度使朱大人是难得的好官云云,当然这些四处宣扬的人中有不少都是朱温派出去的人,用以迅速的收拢人心,
亳州是著名的棉花产地,所以现在虽然是冬天,可城中好多人都沒有闲着,弹棉花的、纺线的、织布的,做什么的都有,男男女女好些人都处在忙碌之中,
可朱温见这些人都是各自经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纺车,就是那种手摇式的最古老的纺车,有的三五家人共同拥有一辆织布机,轮流來用,这样的经营方式效率很低,一天到晚干忙还出不來活,
朱温就想到了开办棉纺织工厂的想法,可这个时候技术条件比较落后,朱温就造访了那些纺织经验丰富的人,询问了他们对于纺织的经验,
一个姓赵的小伙子自幼跟随父亲做纺织,经验很丰富,他曾经跟父亲合力制作出了双锭子脚踏纺车,比以前的单锭子手摇式纺车快了两三倍,
朱温道:“走了好几家见到的都是手摇式纺车,今天终于见到了一个双锭子的脚踏纺车,小伙子,这纺车是你制造出來的吗,”朱温是微服出行,就带了徐怀玉和庞师古两人,并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
那小伙子叫赵免,小户人家出身,家里也有几十亩的田产,每年种一季小麦一季棉花,每年种完小麦之后一家人就在家里弹棉花纺纱织布,日子过得虽然忙碌,却也不愁温饱,
赵免见朱温衣衫华丽,这时候已经是深冬,朱温身上披着一件张小惠专门替他定做的貂裘大氅,更是显得气质脱俗出众,赵免不敢怠慢,恭敬的答道:“这位公子,这脚踏纺车是去年冬天我跟爹爹一起研制出來的,还是爹爹出的主意比较多,我只是出了一把力气而已,”
朱温见这个纺车是上等的桐木制作而成,做工也很精细,各个部位都进行了打磨和抛光,虽然由于条件简陋,看上去还是有一些粗糙,但相对于朱温在其他人家见到的手摇式纺车來说已经算是很精细的了,
朱温围着这个简易的脚踏纺车看了老半天,最后道“小赵是吧,这个脚踏纺车还不错,我想既然你们能制作出这种两个锭子的纺车,为何不能制作能够带动更多的锭子的纺车呢,”
赵免笑道:“这位公子是第一次见到纺车吧,不是我们不想制作能够带动更多锭子的纺车,是因为带动两个锭子已经是最多的了,我们只有两只脚,每只脚踏一个踏板,所以只能带动两个锭子,再多了的话人力也无法控制,”
朱温想想后世的电动的全自动纺纱机,一个人可以控制数十个锭子,再看看面前这个简陋的双锭子纺纱机,知道现在根本不具备那种条件,电力更是根本就沒有,甚至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电力是什么东西,更不用说用电力做驱动來进行生产了,
朱温心中想到了各种办法,比如说蒸汽机,内燃机等可以用來作为动力的东西,可惜沒有一种是可以在这个时代用的上的,因为在唐末落后的生产力之下根本就沒有那种东西,就算是想研制的话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研制的出來的,
朱温沉思了良久,脑中灵光一闪,既然这个时代沒有电力、内燃机、蒸汽机等东西,何不用大自然的力量來实现这些呢,
原來朱温想到了用水力來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操作,亳州水力之源丰富,境内有涡河、西淝河、芡河、北淝河等多条河流,何不利用天然的水流为力量來驱动纺车工作呢,这样依靠水流的力量,一台纺车可以带动数十支甚至百余支锭子,
朱温把自己的想法跟赵免说了一下,赵免心中一动,紧接着面带喜色的道:“这位公子,您真是一个天才,这种方法都想得出來,小弟实在是佩服之至,”紧接着赵免又面有难色的道:“制作大型水力纺车,定然需要足够的本钱,先且不说能否制作完成,即便是能做好,就凭着我赵某人一个人也不知道要制作到什么时候才能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