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回到城中。监军严实见朱温这么受百姓欢迎。也忙出來迎接。朱温也只得跟这个监军寒暄一番。接着以长途奔袭有些困乏为由说要回去休息。严实只得回自己府中去了。
朱温府上的人也早听说了朱温回城的消息。本來正担心的人一下子兴奋了起來。纷纷出府等待朱温的到來。朱友宁和朱友伦两兄弟在奶娘的看护下在门口张望。韦凤也一副翘首以待的样子。就连张小惠也在大门口徘徊來去。
朱温也是归心似箭。在夏阳的被困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人。那时他才知道自己有很多的放不下。
远远的朱温见自己府门前一群人翘首以待。他脸上洋溢起了淡淡的微笑。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从前。自己从部队回家探亲的时候。妻子总是跑到车站接他。回到家的时候儿子总是第一个往自己怀里钻。
远远的朱友宁和朱友伦见到朱温到來。两个小子一溜小跑向朱温迎了过去。朱温一勒马缰。飞身下马。一把把两个侄儿抱了起來。在沒人的小脸上亲了一下。笑道:“有沒有想三叔啊。”
两个小子狠狠的点着头。朱友宁在朱温耳边小声道:“新來的小惠姑姑很凶的。老是让我们读书。都不让我们玩儿。还是韦凤姐姐好。”
朱温笑道:“好小子。都敢告老师的状了。皮痒痒了是吧。”
朱友宁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不敢答话。朱友伦却是瞪着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直看着朱温。小声叫了一声:“三叔。”朱友伦的性格跟朱友宁有些不同。沒有朱友宁那么活波。显得有些文静。
朱温抱着两个侄儿來到府门前。众人纷纷行礼。齐声道:“恭迎刺史大人凯旋归來。”
朱温道:“都是自家人。哪里那么多客套。都进來吧。”
大家一起跟朱温回府。吴怡绍已经做好了一桌上等的酒席。就等着朱温回府呢。酒席上众人纷纷向朱温敬酒。并说了好多祝贺的话。弄的朱温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一顿饭直吃了一个半时辰才算尽欢而散。
朱温正想回去休息。下人说朱珍、胡真等人求见。朱温急忙亲自出去迎接。见不光是朱珍、胡真两人。还有徐怀玉、张存敬、谢瞳都來了。众人在客厅做好。下人们上了茶就知趣的退了下去。
朱温见众将齐來。知道知道他们定然有大事相商。见下人都退下了。就道:“众兄弟前來一定有什么要事相商吧。这里沒有外人。但说无妨。”其实朱温已经有些能猜到这些兄弟要说什么了。
果然如朱温所料。胡真和谢瞳对视了一眼。胡真道:“还是谢先生说吧。”
谢瞳也不推辞。道:“大人。现在大齐政权困守长安。经过几次反攻。大都是大败而归。看來在关中的日子也不多了。更何况长安方面孟楷、尚让把持朝政。他们二人对大人成见颇深。孟楷更是在大人万分危急之下不发一兵一卒相救。竟然安排了一个监军在同州。显然是对我们不信任。那严实更是异想天开。想利用胡将军对付大人和朱珍将军。幸亏胡将军义薄云天。不为所动。要不然将军想回同州也不可得了。”
朱温沉思良久。道:“可师父对我恩重如山。我岂能背叛师父。再者说。李唐气数已尽。李儇也并非明主。各路藩镇又各自为政。勾心斗角。我等岂能轻易倒戈投敌。”虽然朱温知道现在是大势所趋。可真让他背叛师父黄巢而投靠李唐。他心里还是有些不不舒服。
谢瞳肃然道:“大人误会学生了。学生的意思是现在李唐腐朽不堪。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覆亡只是时间问題;大齐又不是成大事的样子。看來如今的天下定然会向汉末时一般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这势必让天下百姓生灵涂炭。
“如今黄巢还有十余万大军在长安。余威尚在。各路藩镇不得不暂时合作共同对付黄巢。一旦黄巢兵败之后。各路藩镇定然会再次大打出手。将军何不乘机占据一隅以为根基。一來可以作为根本之地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來也可以保一方百姓平安。以将军的文韬武略。假以时日。就算是问鼎中原也未尝不可。”
谢瞳的话好比惊雷一般在朱温的耳旁炸响。他看了看其他的几位兄弟。见他们也都正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朱温心中倒吸了一口冷气。看來他们早就心里有了主见。现在是來征求他这个当事人的意见來了。看來这些平时嘻嘻哈哈的兄弟们志向也都不小啊。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的话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心情。大丈夫征战沙场无非就是为了封侯拜相。特别是在这种乱世。朱温如果沒有大的志向的话。也同样会限制他们的发展。这也是人之常情。
朱温沉思良久。尴尬的道:“不是我不想。而是我怕我做不來。”
谢瞳和众将忽然一起起身。同时跪倒在地。齐声道:“大人。现在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早做打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如今城外有三万多人。王铎、王重荣、杨复光等人还有五万人马。想來明日也该到同州了。长安方面又沒有援军支援。守潼关的张言和守禁坑的葛从周也都自顾不暇。华州的李详更是不敢出城一步。现在这种情况下就我们这两万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