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附近缺水,很容易出现干旱。康熙一路查看土壤墒情,每隔一段路程就下马动手把田地里面的土壤给扒开看看雨水浸透了几寸土壤。要是碰到了老农,势必是下马问问旱涝收成的。
到了中午,队伍走到了一处村庄附近,海棠看到这里有一片荒地,上面杂草枯黄,就跟康熙说:“汗阿玛,不如在这里歇一会生火做饭吧。”
康熙点点头。
大家下马,把马驱赶到这片荒地啃草。
来的时候为了防止下雨,大家都拿了油布,若是要下雨就把油布披在身上。海棠把一大块油布铺在地上,把康熙的披风叠好放在油布上,请康熙坐了,立即安排人去附近村子买干柴来生火,再让人找干净的水给康熙洗手洗脸。
要是海棠自己带人出来,她都不费这事儿,她每年在青海和京城往返,中间一来一去要两个月,每天奔波在路上,有啥吃啥,别说是冷的,有的吃都不错了,要是错过了驿站,裹着衣服找个避风的地方歪着吃完就睡了,哪里还要准备热水热饭。
她把银子给了侍卫,交代他们:“去了村子里,别恶声恶气的,说话软和些,你们带着刀剑进村,别吓着人家了。看着那日子过的艰难的人家,银子适当的多给点。”
侍卫们听了,从她这里领了银子,三五个人结伴去村里了。
海棠就查看带着的饭菜,好在有个小铁锅,小是小了点,这小锅是能用的。
找水的人找到了灌溉土地的井水,弄上来了一桶,把锅洗了,找了几个砖头弄了个简单的灶台,把锅放上去,买柴的侍卫也回来了,立即烧了一小锅的水,水温不高的时候端起来倒进水囊里,侍卫提着水囊来找康熙,举着水囊慢慢的倒出来让他洗了手,剩下的水大阿哥用了,就等着吃饭了。
海棠蹲在小锅边,先让烧开水,每个水囊里面灌满,让侍卫们先喝点热水暖暖。把水囊灌满了之后,海棠把干粮放进去烩了一小锅,等待饭熟时候她忽然想起来:“诶,没饮马呢。”
有侍卫说:“郡王不必着急,奴才在地上先挖一个浅坑,地面铺些草,提几桶水倒进去,再加点刚才的热水,让马喝温水。”
这主意不错,闲着的侍卫就动手挖几个坑,开始倒水喂马。
康熙和大阿哥坐在油布上,大阿哥的肚子叫了两次了。
康熙看看他,大阿哥笑笑:“儿子今儿早上吃饭早。”
康熙也只是淡淡的说:“等会就端来了。”
主要是大阿哥年纪也大了,有些话他也不想再说。既然处处觉得自己的大哥,在这种时候就该拿出长子的派头来,这种安排休息的事儿就该他过问安排,怎么一推二五六默认交给了妹妹自己安心坐着等饭吃呢。
这年纪轻轻,也没到七老八十等着弟弟妹妹孝敬的时候呢。
康熙不想说他。
这时候海棠和一个侍卫端着碗过来,海棠说:“汗阿玛,在外面不方便,凑合一下吧,儿臣自作主张把饭
菜倒在一起煮了,刚才尝了味道还可以,您试试看合不合胃口,要是不好吃少吃些,晚上早点回去吃新鲜的。”
“有口热的吃就行了。”
康熙的碗是银碗,配套的是银筷子,海棠端给了他。
剩下的一个是竹碗一个是木碗,海棠问大阿哥:“大哥,你选哪一碗?”
大阿哥很饿,就选了木碗,木碗的分量大。海棠捧着竹碗吃。那边侍卫们开始七手八脚的倒水再煮一锅,围在一起端着碗等饭吃。
康熙尝了尝,味道跟海棠说的一样,也还真的不错。把碗里的饭菜吃完放到了一边,看着远处的庄稼,忍不住叹口气:“前些日子干旱,青苗出的不好,有些地垄的麦子出的断断续续,还要补种啊。”
海棠捧着碗点头,一边吃一边说:“嗯,肯定会的,今儿不下雨了,明儿就有人会补种。”
海棠吃完后问康熙:“汗阿玛,等会往前走还是回去?”
康熙看看远方:“再往前走走,来的时候边走边看,其实没走多远,下午往前再看一段,回去的时候就不下马,直接回园子里,花不了太长时间。”
海棠点了点头。
侍卫们吃了饭,打水洗锅洗碗,又挖坑埋了烧过的木炭灰,收拾好了重新上马,这次往前走就能发现有百姓出来在田间查看了。
晚上回到畅春园的时候天都黑了很久。
太子扶着康熙下马,说:“太后祖母几次派人来问,儿子想着您要是再晚一会还没回来就派人去迎一迎呢。”
康熙扶着他的手往澹宁居去:“朕心里有数,你大哥和妹妹也跟着呢,都劝朕早点回来。先打发人去跟太后说一声,就说朕换了衣服就去她跟前请安。”
海棠在后面:“不用再打发人了,我这会就回去,我去说。”
康熙摆手,海棠就往后湖去,先路过德妃的院子进去给德妃请安,压根没看给她摆脸色的十四就火速出来去太后跟前。
太后看海棠回来了才松了口气,听说康熙等会就来,她就说:“等等吧,看你汗阿玛在哪儿用膳。”
她身边的嬷嬷就去吩咐厨房多加些饭菜,预备着等会太后留饭。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