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飞龙在天> 第1399章 生离死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9章 生离死别(2 / 2)

续复杂还是审银行批条件苛刻?建辉同志把各家行长叫过来议议正府对银行考核绝对动真碰硬不换思路就换位子!我要求截止春节前发放到位户数要达到300户发放金额要达到800万……

董建辉赶紧解释说目前各家银行发放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万这也是控制风险的需要。

方晟不满地说我知道财政系统有这项规定十多年前就是2万现在还是2万也不算这期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货币贬值了多少!2万块钱能做什么事?我看开个馄饨摊都不够!起码得涨到3万具备抵押、担保条件的10万也没关系认借认还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好的额度暂时上浮到3万。董建辉担心他越说越高赶紧把额度确定下来。

姚胜平则担心贷款余额太高财政贴息吃不消也附合说3万就3万吧防止明年还有新变数。

方晟说可能同志们觉得我用行政手段干预贷款市场其实不是据我所知唐峰开的小额贷款公司7-8厘高息都有市场你银行明明可以借为什么象小脚奶奶似的迈不开腿?简直是咄咄怪事嘛银行这边低息贷款不肯放也没人借国企的贷款公司高息贷款成了香饽饽抢着借这种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同志们思考过原因没有?

市领导们面面相觑暗叹这位市长压根没有消停的时候新建项目申批问题才尘埃落定又开始捅新的马蜂窝!

哪怕不懂金融的都明白其中玄机说穿了还是个“利”字:银行出于成本核算和风险管理考虑宁可把钱借给国企——比如一次性贷出5个亿远比同时贷给100个人每人500万要安全得多也不需要配备太多客户经理跟踪检查银行柜台办理一笔贷款手续与100笔甚至更多如何选择可想而知。

国企拿到低息贷款转给旗下小贷公司放款又能赚取两三成利润。

似乎是商业双赢的典型案例那么作为第三方消费者也就是真正需要资金的贷款户呢?

他们本可以履行手续从银行借低息贷款却被“额度控制”、“条件所限”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拒之门外不得不在国企旗下小贷公司借高息贷款从而抬高了经营成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个黄树形成国企独大的生态才助长这种歪风邪气的存在但地方正府能否出手整治?

不太容易。

贷款跟存款不一样历年从总行到基层支行乃至储蓄所只有下达存款任务没哪级领导敢下达贷款任务除非出于控制存贷比例需要强令压降贷款余额。

为什么?

存款吸取得再多总有去处百铁贷不出去可以黄树省内统筹再不济上存到总行发放项目贷款如高铁建设、边疆桥梁和隧道工程等等都是动辄几百亿上千亿总之只要存款在手就不愁没利润。

也不用担心兑付问题如同方晟在英国劳诺德仕集团董事梅切森公爵面前说过内地不存在银行破产的环境和条件只要储户拿着存单就必须保证人家拿到钱这是关系到金融秩序基石和社会安定团结的正治问题砸锅卖铁也要保兑付决不能含糊!

贷款不同。

存款有“弹性增长”的说法即一个家庭正常情况下存50万在银行再做下工作60万也可以实在却不过面子各方面挤挤65万或70万。

贷款需求是相对固定的开家店铺从装修到采购再库存大致成本一算便知剔掉自有资金该借50万不可能借60万一是商家要算资金成本多借贷款多付利息;二是银行更要考虑资金安全防止贷款户把钱挪作它用那就叫“转移贷款用途”意味着资金使用方向失控。

别小看“转移贷款用途”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大忌弄不好会出大乱子。

比如以经营名义借贷款去炒股、炒房那就是贷款资金空心化非但没支持实体经济还间接推高房价或使股市虚假繁荣对国民经济造成根本性伤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