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通往兖州的官道上。
一队人马正在缓慢的行军。
其中一面大旗上的“金”字,昭示着这支大军的统帅的不简单。
而这个统帅正是金尚,朝廷新任命的兖州牧。
作为大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兖州牧或者说是董卓任命的兖州牧,金尚此时正是意义风发。
在长安,跟着汉帝,吃不好穿不暖的。
自贿赂了李傕,这才好不容易有了从长安抽身的机会,代价就是花费的数千黄金。
想到这些钱,金尚的心里就隐隐作痛。
随即便释然了,钱嘛!在长安那地界,根本用不上,粮食才是硬通货。
董卓更是直接铸造看着就很垃圾的铜钱搜刮民脂民膏。
在将汉帝国的首都迁到长安之后,董卓不光在敛财兴建郿邬。
但是对于关东的局势,却是十分关注。
董卓虽然性格暴戾,人却不傻。
从十八路诸侯宣称讨伐他之后,在酸枣逡巡不前,他就知道了这些人是个什么货色。
袁绍,四世三公,也只是个邀名之辈。
至于其他人更不足道,曹操更别说了,还是个小透明。
直到董卓自己主动退兵,在洛阳一番搜刮之后,押送着汉帝和洛阳的百姓还有掠夺来的钱财前往长安。
诸侯这才缓缓的跟着董卓的脚步挪到了洛阳。
让诸侯痛心的是,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给少了。
鸟都不剩几个,更别说百姓和财宝了,唯一的收获就是传国玉玺。
而董卓在迁都长安后,在函谷关派驻重兵,牢牢的把守着函谷关,默默的关注着关东的诸侯。
十八路诸侯,也不负众望,在返回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后,就开始了大鱼吞小鱼。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首先开始对峙的是袁绍袁术两兄弟。
袁绍原先只是渤海太守,通过不光彩的手段谋夺了韩馥的冀州牧。
而袁术则是占据着中原的精华----豫州,隔着兖州和袁绍对峙。
袁术拉拢幽州的公孙瓒和袁绍对着干,公孙瓒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袁绍来来回回的打仗,著名的就是界桥-龙凑之战。
至于袁绍则是拉着自己的发小曹操,恰逢兖州牧刘岱阵亡,袁绍直接表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则是忠实的履行了自己是袁绍盟友的这个事实,牢牢的卡住了徐州陶谦往北的扩张,以及公孙瓒对兖州的虎视眈眈。
也就是说,曹操的这个兖州牧是在袁绍和兖州本地世家的支持下坐上去的,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
俗称黑户。
这也就是金尚信心的来源。
他可是有朝廷的背书,至于曹操,就是个野鸡太守。
金尚回身望去,自己身后的四五千大军,不止有步兵,更关键的是从李傕那里借来的凉州骑兵。
这是他以后在兖州的武力根基,也是他的立身之本。
“州牧大人,此去兖州,当真是虎归山林、沧龙入海啊!”副将骑在战马上,谄媚的说道。
金尚听到这话,哈哈大笑。
大权即将到手,任谁想到都会感觉无比的心情欢畅。
更何况还是天下十三州中的兖州。
正在他满心欢喜的时候,另一名副将悄悄的说道。
“州牧大人,我听说那曹操刚刚平定了青州的黄巾!”
“要是他从那些黄巾贼里,抽取青壮组成精兵,您看会不会.....”
他犹豫着没敢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毕竟那不是几个人,而是一百万人的黄巾,从中抽出来个两三万的青壮,也够金尚喝一壶的。
金尚听完这话,脸色黑了下来。
别人都是说好话,就你不会说话。
不会说话就别说。
“哼,就这些黄巾贼,能成什么气候!”金尚不屑的说道。
“自张角三兄弟叛乱以来,还不是被皇甫嵩这些老将迅速的平定。”
张角的黄巾精锐还不是被朱儁铸成了京观,现在还在长社那里摆着。
“再者,这些人在青州徐州间来回流窜,能有什么战斗力。”
眼见金尚听不进去建议,副将只好打消了再次劝说的念头。
金尚却不知道,曹操不光对他的到来如临大敌,甚至是已经决定好了迎头痛击。
而且青州黄巾降卒现在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在日夜飙升。
没有别的原因,自己的妻儿老小有了田地,自己唯一能报答曹操的就是投军效力。
曹操这里,也是早就得到了金尚赴任兖州的消息。
还是那个熟悉的议事厅。
曹操双眸微闭,一幅老神自在的样子。
然而,底下却是吵开了锅。
“这汉帝,竟然还敢任命兖州牧。”曹洪语气气愤的说道。
“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