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邦州际公路网,是美联邦一条总路程为4.6万多英里的公路。州际公路双向至少应各有二个车道,路面为沥青或混凝土材质。是公路系统的一部分,大多属高速公路,全线至少四线行车。州际公路的标志为蓝底警徽形,用白字书写公路编号。
整个系统自1956年开始兴建,覆盖了美联邦本土,至2004年总长度为75,376公里。沿着这条路再向东南走5公里,就会进入25号州际公路。
这里已经预示来到人类活跃区域,熊大再跟着他就已经不太适合了。所以刘远他拍了拍灰熊的大脑袋说道:“小熊熊,咱们就此别过吧!希望你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生活,然后找个小母熊生一窝熊崽子。好啦,咱们再见吧。”然后就推了一把,这头熊也算是聪明的。它似乎懂了刘远的意思 冲着他“嗷”了一声,然后一步一晃的返回了森林。
可能刘远都没意识到,他下意识的选择南下。这样就避开了一股未知空间势力的契约者,也避免了与本土武装力量可能的冲突。还遇见了一只可以当做坐骑的灰熊,算上他骑术大师的加成。才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穿越近90公里的山区,抵达山脉另一端的公路。
此时他正沿着公路步行南下,一边走着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没过多久刘远听到身后有动静,回过头就看到了有两辆汽车从他的后方驶来,一辆是老款的雪佛兰旅行车又称瓦罐车,这种车在美国乡村家庭非常普遍,当初在?行尸走肉?里卡萝尔一家就是开的这种车。另外一辆是福特皮卡,看得出来十分的破旧。很快这两辆车就从他身旁驶过,车里的人看到他后好像说了些什么,他没太听清楚。然后在他前方居然停下了车。刘远觉得奇怪,难不成这帮人还想临时客串一下劫匪,自己看上去像有钱人吗?
两辆汽车都停了下来。从后边那辆旅行车上下来三个年轻人。从肤色和外貌上看,应该是美联邦本地的印第安裔。那个20多岁的年轻人说道:“先生,您这要去哪里?这里可离最近的车站很远的,我们顺路捎您一段路吧!”年轻人显得十分有礼貌,可能是印第安人习惯对部族中的长辈保持尊重,也有可能他以为刘远也是印第安人。
刘远巴不得省点事儿,微笑着对他们说:“年轻人,我是独自一人来这里旅行,刚从森林中出来有些迷路了。如果你们方便送我一程,我会非常感谢的。”
就这样刘远搭上了这些年轻人的顺风车,路途中刘远利用他的口才,从印第安青年们那里套出了不少的消息。而这几个年轻人也知道了刘远并不是印第安人,而是来自大海另一边的华国人。
原来这几个青年是要返回位于西南部的保留地,他们之前在其他城市在打工,因为收到了部族中长老的召集,他们才从亚特兰大返回家乡。几个年轻人邀请他去部落做客,刘远一想反正也没什么事儿,而且他对印第安保留地也是很有兴趣的,就欣然答应了。
这些年轻人是属于纳瓦霍族,对于这个民族刘远还是有所了解的。在二战时期,当时的德国人在破译英语密码的时候,可以从共有的词根入手,顺藤摸瓜翻译出其中的情报。日本人呢?往往使用去过美国的留学生来窃听美军的通讯,因此英语密码总是被破译。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能用各种方法破译美军的密电码,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
后来美军情报部门借鉴了,华国战场上士兵们使用方言,对电报进行二次加密的方法。可美联邦哪有方言呢?所以就把目光转到印第安人身上,但是印第安土语中的词汇量令他们有些抓瞎,最后找到了联邦中的纳瓦霍民族。因为纳瓦霍语是一种音调语言,他的元音高低起伏,以语调的强弱来表达不同的含义。一个单一的纳瓦霍语动词,包括自己的主语、谓语和副词,可以翻译成一个非常完整的英语句子。
曾经一位学会纳瓦霍语的美军电讯官,就描述过纳瓦霍语的词汇非常生动形象。在讲话的时候,可以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整幅画面。针对纳瓦霍语的特点,美国军方提出既不要密码本,也不要密语结构,只保留纳瓦霍语的口语功能,最初编译的纳瓦霍密码,全部用纳瓦霍日常用语构成。
1942年,美海军从亚利桑那,犹他,新墨西哥等州中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中,征召了几百名纳瓦霍族人入伍。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等各种原因,而能够将纳瓦霍语翻译成英语的人并不多,能训练成译电员的就更少了。第一批仅仅只有29人,这群人被称作“风语者”。
作为海军的秘密武器,每个“风语者”都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他们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每个纳瓦霍译电员都由一名海军官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他们的结局往往很悲惨,如果译电员即将被日军俘获,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当初在朝鲜战场上,刘远就曾经遇到过这群“风语战士”,后来美军发现他们对志愿军的作用不大,所以在52年以后就全部撤回了本土。
就在天黑的时候,他们驾车来到了位于科罗拉州西南部的印第安“保留地”。这里坐落在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