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你气呼呼的走了,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潘小安说。
潘二楞“哼”的一声,我是楞,但不是不知好歹。我吃了你的猪肉,答应了你的事情,自然就要做到。
这时候,渡船缓缓靠岸。
“两位客官要坐船吗?”船家这样问道。
老潘头,我是二楞,他是潘小安,你不认得我们吗?还客官客官的。
船家老潘头“呵”的一声,说你是二楞,你就不聪明。老头我撑船做生意,对待客人,那可是要万分尊重。
二楞刚想要上船,却被老潘头用船篙一点,推了下来。“上船三文,没钱莫坐。”
二楞一愣,“潘大叔,你让我们上去吧。侄儿精精光光一个人,哪里来的银钱给你哦。”
老潘头却是不许。
潘二楞把眼看向潘小安。潘小安摸了摸裤兜,兜里比脸还干净,一文钱也没有。
老潘头“呵呵”两声,大早上的给我耍贫嘴,原来是两个贫小字,穷了一对。你俩到底,还坐不坐,不坐我可要撑船走了。
看他这固执的样子,竟然是,一点缓和的余地,也没有。
这时候,潘小安看船家的鱼筐,破了大半边,“潘大叔,我把你的鱼筐给补上,你让我们坐船,怎么样?”
这老潘头,撑船是好手,可就是不会柳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爹爹才让他,去学了撑船,做了一名摆渡人,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这还差不多,不过你先补一下,让我看看你的手艺。”
这船老头,鬼精鬼精的。
潘小安拿出砍刀,在河岸上,割了几根槐条。槐条木质紧实,但却很柔软。潘小安手指翻飞,很快就把老潘头鱼筐,疏漏的地方,给补上了。
潘小安手艺精湛,竟然将槐筐给补得,严丝合缝,更甚以往。
老潘头满意的点了点头,“小安子什么时候,手艺长进了这么多。你可以上船来了。”
二楞急道,老潘叔,那我呢?
老潘头用手捋捋胡须,除非再给我编个草帽。
潘小安点点头,答应了。“等我们从县城回来,就帮你编。”
老潘头这才让潘二楞上船,然后竹篙一点河岸,吆喝了一声“开船喽”。
黑河水哗啦啦的流,从潘家村一只流到凤凰郡。这条渡船,缓缓的在水中行驶,中途还经过好几个村庄。
清早去凤凰郡的人,还蛮多。这些坐船的村民,都带着很多的东西,去郡中的集市上去卖。
有挑着两筐菜的,有抱着一头猪的,还有挑着两盆鱼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你们知道,凤凰郡里,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吗?”人群聚集的地方,总有喜欢八卦的人。
“张大明白,你有什么消息,就快点说,莫要卖关子。”
张大明白嘿嘿一笑,拿出自己的烟袋锅子,往船舷上磕了一下。没烟下话,我可说不出。
那人也是个好奇宝宝,没办法,只能拿出自己的烟叶包,倒了一点碎烟沫出来,按在张老三的烟袋锅子里。
“压实一点,在压实一点”那样我讲的才痛快。
那人心疼的有点着恼,“要说便说,不说再把烟叶还给我。我去找别人问去。”
张大明白嘿嘿一笑,“司老二,你就是不禁逗,还小气吧啦的,这凤凰郡中还有比我张大明白,更明白的吗?“
二楞也是第一次出村,刚上船时,还很兴奋。可等船一离岸,就吓得脸色发青。这会听到有人讲故事,立马来了精神,反而忘了晕船的事了。
潘小安也竖起耳朵听着。多听一点消息,便能多一条赚钱的路子。他和二楞两人,两手空空去县城,还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呢?
张大明白在吸了一口烟后,终于不在卖关子。他说凤凰郡现在最大的消息,莫过于风铃塔上的告示。
司老二一听是告示,心里咯噔一下。“张大明白,你说这个告示,是要招人服役,还是纳税?”
张大明白摇了摇头,说:“都不是,而是悬赏”
“悬赏,赏什么?”司老二紧紧追问道。
“赏银一百两。”张大明白说完,就听见船上众人都“啧”了一声,发出赞叹。
在这个年代,寻常村民一年还赚不到十两银子。而一百两,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
这笔巨款很多人都想要,潘小安也不例外。有了这笔赏银,不但可以还清赵大宝的账,还能把自己和王大哥家的税都付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得到这笔赏银。
潘小安心中疑惑的这个问题,司老二没有问,潘二楞却问了。
“那么,这位大叔,该如何才能得到这笔赏银呢?”
这样看,二楞其实一点都不楞。
张大明白看了看二楞,见他生的人高马大,魁梧有力,一张黑脸,浓眉大眼,很有男子汉气概。
心里不由得琢磨起来:“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