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的状元郎,形销骨立,满脸沧桑。 齐子蛰当即喝道:“判了你流放,没有旨意,私自回石龙镇,是为死罪。” 魏凌光双手合十道:“小僧已在长生寺出家,太上皇和太后娘娘若要赶尽杀绝,小僧便领死。” 李丹青看着魏凌光,问道:“既在长生寺出家,为何出现在这儿?” 魏凌光道:“昨日是我父亲死忌,小僧特意回魏宅一趟,耽搁得晚了,便没有回去,只在书房打坐。” 说着话,天微亮。 李丹青看着魏凌光,半晌道:“你去罢,以后好好礼佛。” 魏凌光一听,知晓这是饶他一命,当即跪下道:“谢太上皇和太后娘娘隆恩,小僧定专心研读佛经,保长生寺香火长盛。” 待魏凌光一走,李丹青再看寝室,回忆当时一切,不知为何,竟觉得也没那么可怕了。 齐子蛰跃上书案,作势要踹窗,李丹青便过去扯他裤腿。 齐子蛰伸手,拉李丹青上书案,这才踹窗,抱着李丹青一跃而出。 跃到窗下时,他不由自主抱着李丹青朝外狂奔,直奔至门边,这才想起,现下不是轮回,不须这样拼命。 李丹青伏在他怀中,本来也紧张,待他步子一缓,也反应了过来,不由笑出声音来。 齐子蛰抱着李丹青跑到院 子,看到当年那颗老树,停下道:“这儿应该栓一匹马。” 杨柏闻言,牵了一匹过来。 齐子蛰抱着李丹青一跃上马,策马狂奔。 奔到闹市,拐入小巷,到了商铺角檐下,止马。 齐子蛰给李丹青整理衣裳,抚她鬓角问道:“饿不饿?” 李丹青仰脸道:“饿,我想吃姜老丈家的面。” 齐子蛰抱着李丹青上马,策马往姜老丈家的方向去。 很快的,便到了老丈门前。 他们下马看进去,几年过去了,老丈院子里竟然没什么变化。 姜老丈坐在矮凳上,正一边剥花生壳,一边叨叨说着什么。 老太在喂鸡,听得动静,朝门外一瞧,眯着眼睛朝老丈道:“有客!” 老丈站起来,走到门边道:“两位是?” 齐子蛰笑道:“我们是路过的,口渴,能否进去歇歇?” 老丈如前一样好客,伸手道:“请进来!” 进得院子,老太端了水给他们喝。 齐子蛰跟老丈叨了几句,老丈便喊老太道:“客人是从京城来的,知道很多京城趣事,你不是喜欢听这些么?下两碗面待客,咱们听听京城新鲜事。” 老太当即应了。 面条端过来时,上面洒了葱花。 齐子蛰拿筷子把其中一碗的葱花拨到自己碗里,再递给李丹青。 李丹青接过,在老丈和老太慈爱的眼神里吃起面条。 老太擀面的手艺好,面条跟记忆中一样,特别有咬劲。 吃了面条,齐子蛰讲了京中几件趣事。 老丈和老太听得津津有味。 待要告辞,李丹青拨下头上钗子,塞在老太手里道:“老人家,这个给你留着纪念。” 老太推辞道:“怎么好意思?” 李丹青笑道:“留着吧,这钗子其实不值钱,但样式是京中最时新的,你去做客,往头上一戴,你就是全屋最时髦的老太。” 老太一听,笑着道:“那我就收下了。” 她喊老丈,“哎哎,把那只鸡捉了,给他们带上。” 从姜老丈家中出来,齐子蛰和李丹青骑着马,带着一只鸡。 两人又到了闹市,把鸡给了路人,拐入商铺门前,策马到倚云楼门前瞧了瞧。 瞧毕,再策马,往城门外狂奔。 一路上畅通,没有人拦阻,没有人追杀。 很快到了城门前,小兵过来问了几句,便放他们过去了。 两刻钟后,两人进了长生寺。 上了香,在寺中用了斋饭,再去长生寺后山绕了一圈。 两人出了长生寺,往京城方向策马跑了半刻钟,再调转马头,又回到石龙镇内。 两人在石龙镇酒楼上用饭,饭毕,齐子蛰带着李丹青上马,缓行观看石龙镇风景。 傍晚,两人回到李家老宅。 这 一晚, 李丹青累极, 躺下便睡着了。 一夜无梦。 第一日醒来,她怔怔道:“昨晚,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