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的脸上去。
他到家的时候还黑着脸,倒把柳鱼惊了一下,“怎么了”
“没什么。”李青山恐吓着他,缓了缓脸色,把手中的肉和两对小瓷碗递给他,又将大米放下,笑道“今日焖米吃吧,我出去一趟,一会回来。”
柳鱼点了点头,待李青山走后,他瞧着其中一对精致小瓷碗碗壁上的一尾憨态可掬的红色小胖鱼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
李青山在山脚大磐石那等着,不一会儿,他两个别支的半大的堂弟就“押”了何氏的小儿子陈四麻过来。
陈四麻一脸谄媚,讨好地凑到李青山跟前,“哥,哥,您找我什么事”
李青山拧眉后退了几步,把他刚从山上摘的酥梨给两个堂弟分了分,打发他们走了,才缓缓道“你娘在今天洗衣裳的时候,在我夫郎面前说胡话了。”
陈四麻一听恨不得撅过去,立刻道“哥,哥,那是她”
他强调,“您知道的,我不敢的啊”
李青山可谓是桃源村他们这辈人的头头,他并不爱欺负人,但说话做事总是有一种天生的领导力似的,使人信服,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跟他玩,也和他交好。
陈四麻也不例外,只是李青山为人上进稳重,不大喜欢和他这样的二流子玩。
总之,陈四麻简直欲哭无泪,就是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招惹李青山的夫郎啊。
他娘也真是的,给他说亲,说谁不好,非要看中李青山的夫郎,给他说个媳妇儿还不如多给他几文钱呢
李青山过来时真的很生气想揍陈四麻一顿出气,但陈四麻哥哥哥的求饶说好话,又让他觉得揍他一顿没劲。
李青山最后厉声警告了他,“回去管管你娘,她要再敢冲我夫郎说闲话,以后我见你一次揍你一次。”
陈四麻躬着身子连连称是,等李青山走了老远,他才敢抬起头来。
妈呀,那大个子,一拳就能把他打倒在地起不来。
陈四麻心道娘啊,你惹谁不好,惹他
李青山兜着摘的一堆野果回了家,夫郎、娘和奶奶正在灶房里做饭,不知说到了什么趣事,欢声笑语的,叫他觉得心里也松快。
饭还没做好,李青山提着水桶出门去河边打了桶水回来浇了浇后院的几垄小菜,然后坐在院子里劈起了柴。
夫郎和奶奶是南方人,讲话温声细语的,他在院子里都听不真切。倒是他娘,那中气十足的大嗓门,恐怕出了院子八丈远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李青山不由失笑。
红烧肉渐渐焖烂了,柳鱼掀开锅盖,那浓郁的香味儿瞬间窜的满院子都是,馋得附近的狗汪汪乱叫。
“好香啊。”丛春花将红烧肉从灶房端到堂屋,关老太太紧接着端了一盘凉拌秋葵和一小筐莴菜进屋,李青山进灶房帮柳鱼端盛饭的甑子。柳鱼笑了笑,把甑子交给他,转而去井边端用凉水湃着的绿豆汤。
米饭香糯甜丝丝的,红烧肉软烂入口即化,若是舀一大勺汤汁淋在米饭上配着肉吃更是将美味凭添了几倍。吃得腻了,便用上一口清脆鲜美的秋葵或是用鲜嫩的生莴菜包着米饭包着一块酸萝卜再包着肉吃。
丛春花又喝了一口凉丝丝的绿豆汤,十分满足,笑眯眯地道“鱼哥儿比我手艺好。”
李青山也觉得是,但这话是决计不能说出来的,免得他娘说他娶了媳妇儿忘了娘。
但他不说可不代表他娘就会放过取笑他的机会,丛春花看了一眼柳鱼用的小碗,清了清嗓子,状似突然发现是的,道“呦,这碗上还有个小鱼呢”
当初是谁成亲还要她求着,又哭又闹、以死相逼才肯的。
李青山呛得猛一咳嗽。
柳鱼端起碗喝粥,眼里也浮了细碎笑意。
饭后,天还没黑,李青山把灶房里那个腿松了的矮木凳修好之后,便拿上斧头叫上隔壁的大庄一起去山里砍柴。
家里的三个人,这时都没什么事了,趁着天还没黑,挨个洗澡。
李家的房子是早些年李青山的爹还在世的时候盖的砖瓦房。
正屋坐北朝南,中间是堂屋平常吃饭和待客用,左右两侧是两间卧房,丛春花和关老太太各一间。
李青山和柳鱼住在院西侧的侧屋里,推开门走过两米宽的走廊就是一棵已经有些年头的石榴树。灶房、粮仓和杂物间在院东侧,菜地、茅厕和鸡圈都在后院里。
不像村里那些院子用篱笆围起来没个遮挡的房子,李家的院墙都是实打实的青砖垒的。
因此,这会儿柳鱼也能安心的坐在院子里晾头发。
李青山扛着一捆柴回家,便看到了夫郎散着头发还在打络子的模样,这不是他第一次见,但每次见都让他觉得心里软软的。
李青山洗漱过后将他今日领的工钱交给了柳鱼,“我刚刚跟娘商量了,以后我赚的钱一半交给她做家里花用,一半你收着。”
今日领了三百一十文,花用一百一十文,剩下二百文,李青山交给了柳鱼一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