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学生全都觉得莫名其妙, 干嘛一上来就攻击我们?
“这人一旦吃的太饱啊,就容易飘,一点都不尊重现实, 不知道脚踏实地!
就上个月, 我到D省,也是一所高中去做演讲, 就问前排一个女同学,我说你将来想干什么呀?那同学跟我说, 想学考古!听到了吗?想学考古!
我就问她, 你学考古有什么用呀?她说就是看了一个电视,发现对考古有兴趣。我说你有兴趣有什么用?你将来连个工作都找不到!
我们同学不要异想天开, 搞那些看上去好像很神秘的东西,我跟你们说,一点意思都没有。考古都要去什么地方知道吗?荒野戈壁,大山沙漠,那条件, 连个像样的宾馆都没有,搞不好搭帐篷住在野地里,你们觉得很好玩吗?
你再看看要考古专业的都是些什么单位?叫的名头挺好听, 什么博物馆, 什么研究院, 一个月给几千块钱,风吹日晒雨淋的。然后你回过头来看看你选了其他专业的同学, 他们都在干什么?舒舒服服月入好几万。就像我吧,做一场演讲收入上万。你还会想做这行吗?
那同学还跟我说, 这是我的理想。理想有什么用?理想能当饭吃吗?”
台下同学一阵骚动, 秦以安因为刚刚接受了表彰, 坐在第一排,此刻皱紧眉头,跟周围几个同学互相看看,全都非常无语。这什么人啊,还教授呢?就给中学生传递这种价值观?
这时王教授也在前排点起一个女生,问:“你将来想做什么?”
女生个子不高,长得瘦瘦小小,是文科班此次考试的第一名,因为刚刚接受表彰,也坐在礼堂第一排。女生接过话筒,声音铿锵有力:“我就想学考古,我的目标是P大考古文博学院,希望将来能追随偶像樊锦诗女士的脚步,到敦煌考古研究院工作,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全场学生都热烈地鼓起了掌,比给所谓教授的鼓掌真诚多了。
教授没想到这个学校学生一身反骨,气地大声强调,“那你只会找不到工作。”
女生依旧不卑不亢,“我国是文化大国,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数不清的文物和遗址,目前全国每年可以培养的考古、文博类学生只有1500名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基层的考古一线人员更是严重短缺。我成绩不错,可以到专业排名第一的院校学习,也愿意到最艰苦的基层锻炼,为什么会找不到工作?”
教授哑口无言,纠结了半天,才道:“你说的那么了解,研究所那一点工资够干什么呀?你或许了解过考古,但是不了解生活,也不了解现实。哎你,你说是不是?”
教授在前排又随手点一个人,正好点到秦以安。
秦以安正愁没机会反驳,她接过女生递来的话筒,神情从容不迫,“我说不是。我认为这位同学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有为青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人才。而老师您一味地打击我们青年的理想,眼里只能看到钱,您跟我们的同学,不得不说,境界上,差距很大。
我们每个人就长了一张嘴,每天只需要吃三顿饭。在这个物质大丰盛的年代,实在没有必要把人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找饭吃上。做自己热爱也对社会有价值的工作,赚几千同样能吃饱饭,做丧良心的工作,赚多少钱我都吃不下饭。
理想或许不能当饭吃,但是它可以让饭吃起来更香。”
全场再次掌声雷动。同学们全都很气愤,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个人来演讲。
教授那套理论终于再也讲不下去,只能草草结束了讲话。
*
暑假依旧是熟悉的竞赛培训。
7月,IMO赛场传来好消息,包括卫子骞在内的6名中国选手全部获得了满分的成绩,中国队也因此获得了团队总分第一名。这一次不光附中挂上了喜报,国家队成员的名字也上了报纸、上了电视、上了微博热搜,因为正主在国外还没回来,记者甚至蹲守在附中校外,想要采访到卫子骞的同学。
8月8日,高三年级正式开学,秦以安也踏上了这紧张刺激的关键一年。此时他们已经学习完了全部的高中课程,开始了第一轮总复习。而竞赛班的同学还在为他们的第二次高联竞赛做准备。
9月底,高联结果出炉,高三一班中,有13人获得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