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愿意啊。”来敏捏着杯子轻轻一转,笑道,“纳妾纳几个不是纳呢?”
邓老爷子气得抽了口冷气:“你——”
“哟,我会错意了,您没这意思啊?”来敏脸色一变,满脸愧疚,赶忙道歉,“是在下的错,您千万别因此生气,气坏了身子就不好了!”
邓老爷子差点儿想打人,忍住了,竖起手指狠狠一点,端过杯子欲喝点酒压压惊,没想到下一秒手一空,酒杯被来敏端走了。
“您年纪大了,老喝这个,对身体不太好。”来敏换了杯蜜水塞进邓老爷子手里,恭敬道,“您尝尝这个,这个不错。”
邓老爷子:“……”
这么一番插科打诨后,来敏成功将火力吸引至自己身上,解救了荀彧。
荀彧承情,在邓老爷子看不到的角度对来敏拱拱手。
来敏眨了眨眼睛。
宴会结束前,荀彧已经彻底安抚住了南阳豪族,令他们全心全意地支持起吕昭。
……至少目前全心全意。
搞定了豪族,荀彧没有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干活。他很忙,他要动员百姓,征发民夫,清点粮草辎重,并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成为吕昭最坚实的后盾。
但比起安抚豪族,这一项工作竟然意外地顺利且简单。
吕昭在南阳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报,百姓们听说袁术来犯,积极踊跃地报名,发誓要齐心协力,阻止袁术踏入南阳半步。
至此,荀彧总算有机会喘口气儿了,而他放松的方式,是帮吕昭誊抄给皇帝的奏章。
吕昭在信中强烈谴责了袁术选在春耕时分挑起战争的罪恶行为,连续使用了一堆四个字的成语将他一顿好骂,骂完之后,她话锋一转,开始请罪,请皇帝原谅她今年可能交不出足够的供奉了,倘若她有幸能打败袁术,那些缺少的粮食她会盯着袁术老老实实补充齐全的。
荀彧并不知道吕昭跟小皇帝私下有书信往来,有什么事两人可以直接沟通,但阅读完全部内容后,他还是看出来了,这份奏章根本就不是写给皇帝的。
为了制衡三公,武帝将大部分实权逐渐移交给主管文书、省阅奏章的尚书台。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绕过这一限制,后世掌权的三公们常常会多出一项“录尚书事”的权利。
如今录尚书事、代小皇帝处理内外政务的人,正是司徒王允。
奏章递上去后,小皇帝能否看到是个未知数,但王允是一定会看到的。
吕昭此举就是为了膈应王允:你鼓动袁术打我的结果就是你今年别想从南阳收到一分税了,嘻嘻!
这种堪比小学生吵架的行为令荀彧颇感无奈,他无声地叹了口气,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帮忙润色一番,使奏章整体读起来更朗朗上口,文采飞扬。
……当然,气人的程度也随之增加了。
修改完奏章,荀彧正打算寄出去,忽听仆从来报,说外面有个人自称是他的朋友,前来拜访他。
荀彧询问道:“你可知他姓甚名谁?”
仆从老老实实回答:“他说他叫郭奉孝。”
*
吕昭散出了大量斥候,每隔一段时间就回来报告,确保能及时掌握袁术的任何动向。
她派出军队沿着丘陵修建防御工事,占据四周的制高点,在山上山下同时扎营,堵住道路。
她还修葺加固了舞阴县的城墙,还派士兵们把四周可能会发生战争的区域内的百姓们全部迁走。
孙坚和刘表曾在附近数次交战,那时百姓们都逃得差不多了,战争结束后又回来了一些,数量远远比不上之前,再加上吕昭承诺给他们另分田产,还有一系列相应的补偿措施,因此这项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
很快徐庶便来回报,说该迁的百姓都迁完了。
“袁公路的先头部队在距离舞阴一百里外的丘陵地带停下了,没有贸然进入,”徐庶继续汇报,“看样子是打算安营扎寨。”
“……一百里就扎营?”吕昭皱起眉,“他们明天不继续走了?”
一百里的间隔实在是有些远。倘若开战,难道双方还要先各自奔袭五十里,或者吕昭军据守不出——战争又不是她主动挑起来的——袁术军独自跑一百里,跋山涉水来到舞阴城下再开打吗?
开什么玩笑,精力都耗费在赶路上了,等到了目的地,士兵们全都精疲力竭,哪儿还有力气打架。
袁术就算脑子再不好使,也不会干这种组团送菜的傻事。
但他确实干了,徐庶说斥候们见袁术军的营寨扎得结实坚固,布置了一堆拒马,也挖了许多陷阱,不像是临时休息的简陋住所。
这说明袁术别有所图。
张辽主动请命,表示愿意率领一支小队,悄悄摸过去一探究竟。他话刚起了个头,就被另一道清亮的声音打断了。
孙策终于从穰县赶了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面见吕昭,请求出战。
吕昭的目光缓缓扫过孙策的脸,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