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塑像,为他们专门建造祭祀之处,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他们的排列顺序为: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在道家艺术中,关于三清的雕塑和画像内容非常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品,
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道教开天辟地之神, 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來历可寻,
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
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
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在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塑像,为他们专门建造祭祀之处,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他们的排列顺序为: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在道家艺术中,关于三清的雕塑和画像内容非常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品,
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道教开天辟地之神, 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來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
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