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
206、
中午。很多学生并不午休。有的在校园外树林散步。有的在教室看书写字。张寅他们班每天中午总有十几个学生在教室自习。一天中午。张寅和付成正在教室看书。这时。鹏程和白二林走进來。他们一人拿着毛笔、墨汁。一人拿着一沓彩纸。白二林说:“这是咱们学校的书法家鹏程老师。现在鹏程老师要给咱们写几张字把教室布置一下。”他边说边让张寅过來帮忙。把几张课桌并在一起。付成也主动过來帮忙。鹏程泼墨挥毫。首先一气呵成了一幅作品。是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书法浑厚遒劲。气势磅礴。引來同学们一阵喝彩赞叹声。鹏程书写完毕。张寅和付成帮助白二林把它们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临走时。鹏程与张寅打招呼。张寅就一直送他们下楼。鹏程告诉张寅。他已经在校报编辑部上班了。主要负责文艺副刊。同时希望张寅能经常写一些短篇文学作品。鹏程还说:“你也参加文学社吧。中文系大三的冯国桢创办的。会员有好几十人呢。”
付成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与张寅经常交换欣赏自己的新作。在星期五下午。由于沒有课程安排。张寅又与付成在一起交谈。并把打算加入文学社的事和付成说了。付成很有兴趣。就拿出稿纸誊写了一首自己笔记本上的小诗让张寅看。題目是《那些日子》----
“那些日子
我怅望天空
或者很大胆地站在街上
听人们议论
向看我的人微笑
那些日子
像草上的露珠
从某年某月开始
我们愉快地活着
心满意足
那些日子
我常常独自一人
写几行诗 沒有題目
或者偷偷地赠给某人
诉说我们某一天的相遇
那些日子
如梦里的黄昏
有几只野鸽子少女般望着我们
远树在晚霞中一动不动
像一幅俄罗斯油画
挂在天空”
付成说:“冯国桢是我的老乡。我们一个乡的。不过。要加入文学社。咱们总要拿出见面礼吧。”
“也是。我也抄一首诗吧。”张寅说着话。马上翻出笔记本。抄了一首《在海上》------
“沒走多少路
黄昏已包围了海面
在太阳落下去的瞬间
茫茫**中只剩下
孤舟一叶
浪托起船
风扯着帆
猛然间
远方有灯火招手
几番搏击
走进一片飘渺的海市
深夜的台风
肆虐着
海浪滔天
船舷破
船帆断
人疲惫
心的翅膀在风浪中忽闪着
支撑着桨橹
崛起在风顶浪尖
晨曦划破夜幕
一个声音在海上呐喊-----
黎明就在前面”
张寅和付成去找冯国祯。他们穿过繁忙的校园工地。向行政楼走去。付成说。文学社在行政楼一楼。冯国祯的课余时间大部分都在那里。付成还说。他还在朔州时就和冯国祯熟悉了。那时。文学社有个刊物叫《五峰山》。说话间。他们已经來到行政楼。从偏门进去。在一楼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一间办公室的门牌赫然亮着“雪野文学社”五个字。看到这几个字。张寅心里一阵激动。付成的脸庞也微红了。他们小心地敲门。
“请进。”里面传出了友好的声音。
张寅和付成推门进去。看见三个年轻人正忙着油印什么。其中一个长发披肩、面皮白净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人放下手里的油印稿件。伸手握住付成的手说:“最近忙什么呢。好久不见了。”
“我给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班的才子张寅。今天。我们是來报名加入咱们的文学社的。”付成看看张寅。又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国祯。咱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