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猛虎出笼
徐盛,江东猛将,年少时就以勇气闻名(1),曾200人击破黄祖军数千人,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而此等壮举三国之中,也只有吕布,朱然等人能做到。然而比吕,朱二人更多了份智慧。
(1)杭世俊和赵一清补注一条,刘义庆徐州先贤赞盛以敦直勇气闻。
二、濡须酣战
第一次儒须之战,徐盛的光辉被甘宁所掩盖,百人攻魏营,何其壮哉,但是和徐盛之前200人大破数千人的正面交锋相比,并不见得有多辉煌。而徐盛之功未必全无。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此便是指的一出濡须
曹公出濡须破孙权一营(2),孙权吕蒙亦是奇计连出,(3)借箭,势强,连有召虎之称的张辽也是忌惮不已。而徐盛正是在此中扮演者重要角色(4),而陈寿并未记载此多次吴军之功,故而只记载了徐盛从孙权御敌,而其他如周泰,潘璋,凌统等人皆无此战记载。
(2)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
(3)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
(4)《臧霸传》捐吾霸从讨孙权於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进,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於利钝,宁肯等邪?
三、合肥遇险
合肥之战,是东吴心中永远的痛,陈武战死,凌统频危,此战,张辽先是800突阵,虽损失大半,但是吴人夺气,坚定了军心。之后更是孙权一身最惊险时刻,《建康实录》:过津南,自留千人殿后,与军将举酒乐饮。前部渡将欲尽,辽知之,密使人断桥,以轻骑来袭。《太平御览》亦有类似描述。而根据7000突袭和800人正面大战来看,《潘璋传》《凌统传》《江表传》都说是张辽奄至(5)权征合肥还,为张辽所掩袭于津北,几至危殆。齐时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权。也是强调了掩袭击,且有《贺齐传》获矛一事(6)陈武阵亡应该是在7000人突袭这次战役。
《潘璋传》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贺齐传》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更是直言徐盛受伤不敌,蒋钦则是力战有功。
其实若不是徐盛被创,战局惨烈会相对较轻,毕竟少了位冷峻的指挥武者,凌统则是300人战死,而徐盛当初却是2百人破数千,当然黄祖儿子不能和张辽,乐进,李典相比。
(5)权征合肥还,为张辽所掩袭于津北,几至危殆。齐时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权。也是强调了掩袭击,
(6)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
四、濡须酣战(二)
217年曹操复出濡须,臧霸,夏侯惇,张辽不下26军出击,董袭更是不幸沉江而死。臧霸更是先登攻破居巢,此时正是徐盛,盛独将兵,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杀,风止便还,之后才有周泰击退曹公(8),而臧霸旧友孙观堂堂青州刺史(9)更是殉国,此一战的神勇,虽张辽臧霸周泰不能及也,
(8)《周泰传》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
《古今刀剑录》周幼平,击曹公,胜,败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9)《臧霸传》而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从太祖讨孙权,战被创,薨。
《魏书》康亦以功封列侯。与太祖会南皮,遣子弟入居鄴,拜观偏将军,迁青州刺史。从征孙权於濡须口,假节。攻权,为流矢所中,伤左足,力战不顾,太祖劳之曰:“将军被创深重,而猛气益奋,不当为国爱身乎?”转振威将军,创甚,遂卒。
五、夷陵鏖兵
《徐盛传》所载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此战并非是陆逊日后的总反攻时期,因为陆逊总攻在夷道,猇亭
《先主传》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猇,许交反。更有《陆逊传》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翻看《吴主传》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东吴水军败退,蜀国水军进驻夷陵,刘备本可水陆并进,联合蛮夷。而正是徐盛所破的陈式,吴班屯夷陵的水军。阻碍了蜀军的进展,获许正是这次胜利,使刘备水师大损,放弃了水陆并进之法。使得战争朝向了东吴有利一方
六、力拒曹休
刘备大败于夷陵后,曹丕三路伐吴,曹休更是督20余军,以向洞口,吕范全琮,徐盛迎敌。在此危急时刻,天时又站在了魏国一方,吕范船队损失甚重(10),而在此之前,周泰,全琮徐盛等守将早已和魏军有过摩擦(11),甚至直接军事交锋。(12)正是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