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经琅琊阳都县,唐凨记得历史上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诸葛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诸葛亮的父亲,现在应该正是泰山郡丞,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现在也只不过才是个7岁小孩,而他们家的人都很厉害,又有为官者,以唐凨目前的情况,几乎是没有可能请动,也无法强求,也就未曾前往,直接回到了东武。
“叔治,你暂时做我的主薄,另外主要了解下东武,协助唐爷管理东武。”
“好,没想到远际把小小的东武治理的如此好,有接近郡城的规模了。”
“正需叔治,来更上一层楼。”
“远际如此厚爱,我必竭尽所能。”
“典韦,以你的勇猛与武艺,你先统领我的400铁骑卫。”
“多谢主公厚爱,典韦必誓死保卫主公。”
“典韦你还没有字吧,我就帮你取一个,就叫恶来吧,古之恶来,破碎敌胆。”
“多谢主公。”
“叔治,就让铁匠坊给你打造一把流云剑,以作防身。”
“恶来,你力大无穷,又喜欢用戟,就帮你打造两支长三尺重80斤的暴天戟。”
刚刚二月始,中原黄巾余部纷纷起事,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鞭长莫及唐凨想打也打不了。
而三月,时任太常的江夏人刘焉看到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建议:“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至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简单的说,就是要从中央选派要员加强对地方的领导,并扩大地方官的权利使其能够更加有力地镇压各地的叛乱。这一建议被灵帝采纳了,刘焉也亲自出任益州牧。这一政策直接大大的影响了大汉几十年的风云。可以说这一政策把东汉由中央集权变成了分封。这就是东汉末年诸侯林立,群雄并起的主要原因!
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舆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
五月,董卓平定羌人的起兵,自身势力又大增。
八月,汉灵帝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考虑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起一支新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上军校尉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其中大将军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上军校尉蹇硕成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汉灵帝这招虽狠却也留下了祸患!
九月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黄巾军起,巴郡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汉廷派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军进讨。
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许攸、沛国(今安徽濉县西北)人周旌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改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于是,王芬等边结豪杰,预作准备,曾连结曹操(魏太祖),曹操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动。回信拒绝。不久,灵帝欲北巡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旧宅,王芬等准备乘机发难,乃止书诡称黑山军攻劫郡县,求起兵进讨。这时,太史认为天时不利,“不宜北行”。灵帝遂止,并敕王芬罢兵,随之又征王芬入朝。王芬惧事败露,自杀身死。
这天下真是混乱,各地黄巾复起,地方叛乱,还有大员想行君国废立。
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唐凨密切关注事态的变化,积极准备介入。
十一月,汉廷派遣下军校尉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刘石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如此情形,陶谦急令臧霸曹豹等将出击,发文令各郡县抵御黄巾。正好可以检验下军队实力,也可以打捞一笔。而唐凨的目标自然是刘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命徐盛留守,唐凨带领6000千人马,再次杀向黄巾。想想当年几百人,现在6000人马,还不手到擒来。
我写了两封信,差人送往两地,一处是臧霸,一地是刘石黄巾。
“参见臧将军,我主东武唐县令给您的信。”
“喔,拿上来。”这唐凨又有什么好事呢。臧霸到是颇为高兴。
臧将军,多年未见,凨甚是想念。今又共同抗敌,真乃幸事。刘石一部,离我较近,将军可先扫灭其他部黄巾,以免让曹豹等人抢功,若小弟未能战胜刘石,也不会败于它,可行牵制,局时将军来,可共破之。
嗯,虽然唐凨想独拿刘石,不过想下军校尉鲍鸿都败了,一时半会也拿不下,这样也好。
“你回去复命,就说我臧霸同意啦。”臧霸心里很高兴。
东海郡兰陵,刘石占领地。
“大哥,现在下军校尉鲍鸿都败了,这东海郡很快就是我们的啦。”
“陶谦不会放任,必会派兵前来。我们与鲍鸿大战损失不小,需赶紧拿下东海。”
“报大帅,东武唐凨给大帅的信。”
“唐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