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哥儿周岁时,宝钗忽有一日晕了过去,太医来看,竟说宝钗有喜了,王夫人等又喜又怒,那太医又给宝玉请了脉,说道,宝玉的身子还是弱,那堵塞的经脉虽然疏通了些,但是子嗣上仍旧艰难,只是宝二奶奶的身子骨尤其的好,颇易生养,这才能有了孩子。
贾母、王夫人喜极,她们倒也不怀疑宝钗私通,毕竟宝钗极重规矩,每日里不是管家事,就是陪着太太们说话,再不就是陪伴宝玉,几乎没有独处的时间,便是推测出有孕的日子,宝玉房里的嬷嬷也能证明他们二人那几日的确同房了。
又是赞宝钗有福,又是赞她照料宝玉有功,这时,宝钗的地位更是越过了宝玉去。
宝钗却以前如何孕后还是如何,连疼爱小哥儿也不少半分,就是素来心有芥蒂的贾母,也是真认为宝玉这媳妇厚道。
十月怀胎,宝钗果然生下个白白嫩嫩的小哥儿,比袭人生的小哥儿将出生时皱皱巴巴黑黑小小的,要可爱可怜上十倍,与宝玉小时候极像,一出生就成了贾母和王夫人的眼珠子,那个庶长子立马退了一射之地。
有了嫡孙,王夫人变了脸,将袭人远远送去了庄子上,不叫她给宝钗添堵,宝钗却无知无觉似得,待袭人的孩儿仍旧爱重,贾母不愿让这个孩子做了乱加的根源,更怕他像贾环似得越过嫡子去,便做主将孩子给了莺儿养,也记在莺儿名下,此事一出,莺儿倒成了宝玉一双庶子女的亲姨娘了。
亦是那孩子没福,从根子上就歪了,随了袭人的孬心思,才三岁就嫉恨弟弟得宠,宝钗的孩子在花园子里学走路的时候,他竟想把弟弟推倒,被众人拦住后慌不迭逃跑,爬上假山后不小心栽了下来,头上破了个好大的口子,没等大夫来到就断了气。
处置了那些追着小哥儿跑的丫头婆子,宝钗消沉了好长一段时日,贾母和王夫人都看在眼里,彼时贾家已经败落,为宝钗的好,亦为了节省花销,便散了除了莺儿之外的宝玉的那些姨娘通房。
宝钗作了一辈子的贤妻良母,众口皆赞,只有莺儿一人知道,这位堪称牡丹国色的宝二奶奶,何尝有一日把宝二爷放在心里过。
便是宝钗日后儿孙绕膝,将登极乐时,她心里也只藏着一人。
她心中思慕的君子,果真守着一个人过了一生,一生未有旁人。可惜,那个人不是她;可惜,她没在那人的生命了掀起过一丝涟漪;可惜,她给那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年深岁久泛了黄一点厌恶……
或许,这便是:压根没见最好,也省的情思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