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带着沉痛的心情回到寝室,她又开始害起了心病。林峰那时正从现代办公室里出来,他手上拿着几本精装的书籍,交给金环,吩咐他把书送到亲王府去,然后在回宫的路上,拐去肃顺府那儿,宣肃中堂觐见。
刘公公在肃顺府念完圣旨,肃顺跟他套交情地讲了许多美词溢言,并给他塞了几张银票。刘公公自从昨晚被林峰修理过后,他跟肃顺疏远地客气,不肯接收肃顺的银两,推辞道:“中堂大人的美意,金环已经心领了。上次拿了中堂大人这么多银两,却没替中堂大人办了什么事,金环一直惭愧在心。现在终于替中堂大人完成了心愿,哪里还敢要中堂大人的银两呢!”
肃顺说:“刘公公何必这么见外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刘公公就收下吧!老夫的心意已定,老夫给刘公公孝敬的银两,刘公公不可不收。刘公公!你就给我肃中堂一个面子吧!再推却就太不够意思咯!”
收这银两又不是收给自己的,何必来当这个冤头债主,背黑锅呢!他极力不肯收取肃顺的银票,只说:“下次下次,下次一定收取中堂大人的美意,这次的确不敢受惠,因为上次根本就没替中堂大人办过事。”
他为了加强拒绝的程度,便问肃顺府上有什么好吃的,他现在嘴馋,等吃饱了肚子再回去,顺便带一些回去,分给宫里的兄弟们吃。
肃顺干脆邀请他一起进膳,刘公公说:“中堂大人!万岁爷已经吩咐金环,万岁爷要邀请中堂大人,跟万岁爷一起进膳。这饭菜只可我金环一个人饱食,中堂大人还是要留着肚子,跟万岁爷品尝宫廷美味。”
出人意外的邀请,使肃顺惊愕地问道:“真的吗?刘公公!”刘公公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在肃中堂这儿绝不会说假话,更不敢假冒圣旨,他说说谎可是杀头之罪,金环怎敢胡言乱语。
肃顺在内心里面,兀然地不安起来,难不成这是皇上的陷害之计,表面上拉拢自己,暗地里却下毒手。他又仔细回头一想,觉得这事应该不大可能,皇上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他需要自己,不可能这么急于谋害了自己。
皇上如今急着要召见自己,看来皇上需要自己的程度,似乎特别的迫切。照此来讲,皇上要想顺利地推行改革,他必须要走拉拢自己的这一步棋,这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皇上拉拢了恭亲王,又去拉拢手握兵权的科尔沁亲,现在又把龙爪伸向自己,呵呵!皇上的动作可真快,可见皇上的革新除弊之心已经迫不及待。自己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来实现翻身计划。
在当下,时事也不容许自己拒绝皇上的心意。恭亲王与科尔沁亲已经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俩位亲王的羽翼党派自然是要紧随其后,就连宁死不屈的倭仁,赵光启两人,也屈服在皇上的盛威之下,做鸟囚困,而不敢反抗。
倭仁的那两个得意门生,徐同与翁同龢,在恩师的前车之鉴下,也只好明哲保身,不敢轻举妄动。
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刑部尚书赵光、兵部尚书陈孚恩等人,他们的心早已经松动,迟早要加入改革派。似乎皇上的励精图治势不可挡,只凭着自己的阻拦,恐怕是堤坝挡不住黄河的泛滥。
非常懂得见机行事的肃顺,暗自在心底盘算着。他陪着刘公公吃完饭,刘公公带着他去觐见皇上。
林峰在养心殿已经等候肃顺多时,肃顺到来的时候,已经是酉初时辰了,显然申正的吃饭时间已过。
林峰像对待恭亲王那样对待肃顺,服务周至,让肃顺别开生面,又受宠若惊。他说:”皇上!别这样,微臣承受不起。”
林峰安抚他别客气,他说:“不管朕邀请谁,都是朕亲自动手来为他服务。被邀请的人,都是朕的贵宾,朕邀请皇后,恭亲王,无一不是这样,朕对中堂大人您,亦然也要一视同仁了。”
林峰把侍候膳食的宫女太监喊进来,说这些饭菜都凉了,要重新端一份进来,把桌上的凉汤凉菜端出去,恩赐给那些做苦力的下人吃,一米一粒,一汁一汤都不能浪费。
他对侍候膳食的宫女太监吩咐完这些,又说:“朕要用最好的美食,来善待朕的亲信大臣肃中堂肃大人。”他说着又呵斥起那些宫女太监来,警示道:“你们这些奴才的行动一定要快,不可怠慢了朕的亲信大臣,如果怠慢了朕最为亲信的大臣,不但朕会发脾气,就是中堂大人!也会对此不满意。
朕第一次邀请中堂大人来,一定要替朕做好全方位服务,朕将对你们感激不尽。”他把话说得如此情深义厚,实属罕见,即使是对皇后对恭亲王,也未曾有过。
肃顺对皇上的矫揉造作,并不领情,他的杂思宽想之心,使他怀疑一切。他在诚惶诚恐中,做着他意犹未尽的沉思远虑。
林峰跟他聊了一些很家常的话,问他除了工作,平时都在干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肃顺说他平时喜欢看书遛鸟,并不能脱俗八旗子弟的兴趣爱好,想以此来麻痹皇上,解除他对自己的戒备,试图拔掉他的眼中钉。
林峰又问他看的都是什么书,他说前几天送给恭亲王几本西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