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飞扬到军团警备大队任职已经两个月了,他已经熟悉了军团部里的生活,现在还不到他当值的时间,他静静的躺在床上,思绪早已拉进了以往的回忆中。
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爷爷生前是建设工械部的一名局长,这在大夏帝国中央已经是中高级官员了,父亲继承爷爷的衣钵,也做到了建设工械部的一名署长,他是家中的嫡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从小就锦衣玉食,没吃过苦,但是他从小却对家族传统的建设、工械制作等完全不感兴趣,结识了帝都大兴城内的一波背景相同的官宦子弟,整天就知道遛马斗狗、打架斗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在他十三岁的时候,爷爷得罪了朝中一位位高权重之人,惨遭陷害,被变为庶民,没收了全部家产,全家落得个发配边疆的下场。爷爷是个耿直之人,被气得一病不起,最后惨死在去边疆的路途上。最后全家到了东北道沈州常山县,父亲被发配到官办矿山去挖矿,每天累了像条死狗一样,就为了那少的可怜的口粮。一家六口人这点口粮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没办法母亲只能帮一些富裕人家浆洗衣服来补贴家用,就这样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的度过了两年时间。在风飞扬十五岁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赤峰有个精武堂可以招收少年兵,看着这两年已经被生活给逼迫的日渐苍老的父母,看着父亲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驼下去的脊背,看着母亲那每天浸泡在水里白的瘆人的双手,在看着下面三个年龄幼小的弟弟妹妹,风飞扬一咬牙就进入了精武堂,就为了少年兵那一点点的饷银,就为了能有朝一日改变自己一家的命运。
在精武堂的近三年里他结识了一波好兄弟,这才是能够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和他以前在大兴城结识的那一拨只能同富贵却不能同贫贱的“兄弟”大不相同,在离开大兴城之前,自己找他们去借一些路费,他们那鄙夷的眼神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
风飞扬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水,想到了李云天、铁虎、秦天鹰、蒋涛、陆风、韩冷夜等这一波好兄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己这辈子能有这些好兄弟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荣幸。
从精武堂出来后他被分配到十一军团近卫联队当了一名小队长,经过一年多的生死拼杀,凭着战功他在近卫联队中被提升为中队长。在大上个月的时候,他被参谋长潘家勋相中,被调到军团警备大队当了警备大队大队长。
“当”的一声,房间的门被推开,打断了风飞扬的思绪。随着门被打开,一个二十四五岁,国字脸,身材不高但却非常彪悍的汉子走了进来。
“常哥,回来了!”风飞扬坐起身招呼道。
进来的汉子叫常玉山,是第五军团警备大队的大队长,第五军团和十一军团组成联合指挥部后,两个军团的警备大队就共同负责联合指挥部的安全。因为常玉山年龄大、资格老、经验也比风飞扬要丰富的多,就由他全权指挥两个警备大队护卫联合指挥部,风飞扬做他的副手协助他。
“回来了!”常玉山说完就开始解自己身上的盔甲装备。
这时风飞扬已经从床上下来,开始往身上穿戴盔甲整理装备。他和常玉山商量好的两人轮流值班,现在常玉山回来了,就该他去值班了。
“对了,飞扬,外面起风了,你告诉兄弟们晚上值班时要把招子放亮点!”常玉山这时已经卸装完毕,交代道。
“放心吧!常哥,你早点休息吧!”风飞扬整装完毕,答应一声,向门外走去。
、、、、、、
风飞扬在整个指挥部巡视了一圈,交代值班的警备人员一些注意事项后,就向值班室走去。
走到值班室门口,看到郑勇的亲卫大队长沈铁衣正在门口四处溜达,风飞扬就走上前去和他聊了几句。沈铁衣是李云天离开亲卫大队之后接任的大队长职务。
在正规野战军团内有两个直属大队,一个是亲卫大队,一个是警备大队。亲卫大队只负责军团长的安全,其它事情是一概不管,也只有军团长才能指挥。而警备大队却是负责整个军团部所有人员的安全,由军团长和参谋长共同指挥。帝国军务部有明确规定军团一级的亲卫大队编制只能是二百人,军团一级的警备大队编制是三百人到五百人不等,十一军团的警备大队人员是三百人。
“沈老大,今晚军团长也在?”风飞扬疑惑问道。最近郑勇身体不太好,老伤发作,一般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歇息了。
“是啊,有紧急军情,军团长和两名参谋长都在。”沈铁衣小声告诉他。
“这次就看锦西县城能不能挡住蒙古人了?”值班室内传出了声音,这是潘家勋的声音。
“这次蒙古人从紫荆关外又开来了六万人,再加上花布格的的人马,将近八万人,锦西县城因为前面有紫荆关的关系,平常就不是防御要地,我看难!”这是杨飞的声音。
风飞扬听明白了,沈铁衣说的紧急军情就是蒙古人向锦西县城增派了六万人。
“杨飞,你对东北道各地的防御最熟悉,你说锦西县城最多能撑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