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成龙的部署,这次白云关下和敌军的大战,阵前不修筑任何的工事,仅仅以各部的骑兵和步兵来对付蒙古、柔然联军,这在大夏帝国立国以来,还是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第一次。
昨晚他在作战会议上提出这个方案时,掀起了一片哗然,大夏军队一向在与蒙古人交战时,因担心蒙古彪悍的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修筑大量的工事、碉堡,步兵在工事、碉堡内防守、骑兵在四周伺机进攻的战法,同时工事、碉堡外四周遍设拒马、鹿角、蒺藜等物,再或者以差不多数量的骑兵和蒙古人搞对攻。这一直是关内各王朝军队的传统战法,而王成龙居然要放弃这个战法,以硬碰硬的方式和蒙古骑兵对阵,这简直就是以已之短攻彼之长。
但王成龙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从前的战术有问题,关内各王朝军队总是重于防守而轻于进攻,就把进攻主动权交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加上对方马上机动能力强,来去无踪,关内各王朝的军队很难彻底地击败对方。
这几年王成龙一直在思索着对付蒙古骑兵的最新战法,为什么就不能和草原游牧民族硬碰硬的作战呢,如果不能和北方的游牧民族面对面的厮杀,那大夏军队永远处于心理劣势,他愿从这一战开始,大夏帝国的军队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不再惧怕蒙古骑兵,打破这个大夏军队长期以来处于被动的桎梏。他在第五军团内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一直想着能以大夏军队中的步骑配合也可以面对面的击败蒙古骑兵。
一直以来王成龙就针对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来训练第五军团,革新装备,就是为了等这一天,虽然现在他手中的军队不全部是第五军团的主力,甚至还有不少的其它部落人马,但是这次他也是下了大本钱的,所有军队不管是原东北道警备师团的两个联队还是其它部落的人马全都换上了和第五军团主力一样的武器装备,这一战他有很大的信心不落下风。
“我是全军主帅,如何作战由我来决定,若败,责任也由我一力承担!”王成龙以不容质疑的决然口气结束了所有人的争议。
王成龙身着黑色盔甲,他的周围是他的二百名近卫大队的将士,这是第五军团中最精锐的部队。他目光冷漠地等待着大战时间的到来,四周一队队骑兵和步兵列队完成,战马如洪水、刀枪如铁林,清晨的阳光照在大夏军的明亮的铠甲上,映出森森冷光。
对面敌军打头阵的脱力也是一脸冷酷的等待着后面统帅马里汉进攻的命令。
“咚!咚!咚!”出战的巨鼓声敲响,百余牛角号一齐吹响,“呜~呜~呜~呜~”
脱力双目精芒一闪,枪指长空,丹田吐气大声厉喝道:“全体进攻!”。话音未落,三万蒙古铁骑洪水一般地直泄过来,战马踩踏在地上,犹如天边闷雷滚滚而来,雪亮的马刀高举,远远看去,竟是一片钢刀的大潮正席卷而来。
“起!”上百名大夏士兵的齐声呐喊在大夏军队中响起,最前排的士兵瞬间站定,长约三米的长枪斜斜的立在地上,尾部深深地刺进泥土之中,士兵们双手紧握枪杆,紧张地注视着对面,在他们的身后,随着一声声的呐喊,一排排的士兵重复着最前面的动作。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一排排的手持脚弩的大夏士兵快速的奔向前方,“上”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所有弩兵坐在了地上,这种脚弩凭手的力量极难拉开,使用上都是以脚上弦;这时大夏军中军附近的二十架小型投石机也已填装完毕,只等一声令下!
随着蒙古铁骑进入到三百步内,早就准备完毕的投石机发出吱吱呀呀的令人齿酸的声音,随即一声轰响,二十枚石弹腾空而起,越过前面阵列的大夏士卒,落在奔腾的马潮之中,钢刀的丛林中旋即出现了十几片空白,鲜血飞溅,肢体横飞,数十人在这一次远程攻击之中连人带马被砸死在洪流之中。第一轮投石机刚刚打击完毕,上百枚三尺长的弩矢又带着令人心惊胆颤的啸声从天而至,被射中的骑兵或是战马纷纷倒地,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就被后面纷沓而至的马蹄踏成肉泥。
但相对于蒙古第一波三万骑兵的集体突击,这一波攻击就如同大海之中落下了几枚小小的石子,瞬间便消失在怒涛之中。
脱力与大夏军队交手多次,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迅速地接近对方,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之外,根本无法对付这种远程的攻击武器,这种投石机以及脚弩自己一方一直无法制造出来,勉强打造出来的几具一是射程不够,二是不够坚实,往往几轮之后,整具投石机便承受不住巨大的反震力而散了架,脚弩因为弩臂的硬度不够而折断。
大、小型投石机以及巨弩、脚弩是大夏帝国的机密,只有正规的野战军团才可以配备。其制造工艺更是绝密,除了帝都大兴城的几家武器制造坊之外,其它地方都不能打造。多年的发展,使大夏帝国在军工之上处以绝对的领先位置。
蒙古骑兵呐喊着,冲锋着,以图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对方,“上!”“发!”一声声的命令在大夏军中下达,三轮投石机以及脚弩发射完毕后,蒙古骑兵已是损失了数百人,而此时,更加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