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天下争锋> 第二十九章 大风起兮(争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大风起兮(争议)(1 / 2)

果然陆廷山话音刚落,立即就有人表示了异议。

“陆元帅,先不说我近卫军团两个师团在去年围剿太平军时损失惨重,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战斗力,就按你说,一个师团去北边,只留下三个师团,帝国腹地内除了围困十万大山的军队外,在没有主力,一旦帝国内部有个风吹草动,那近卫军团就得全部上阵了,如此帝都大兴城的防御谁来负责?如果边疆在有个什么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出列的是帝国近卫军团军团长刘昀上将,近卫军团虽名义上属于军务部管辖,但其实历代都由皇帝亲自控制,军务部若需调动其一兵一卒都须得皇帝陛下同意,并赐与特殊的兵符才可调动,历任近卫军团军团长都是皇帝陛下的绝对心腹,这一任近卫军团军团长刘昀是帝国皇帝刘曜的堂弟,其忠诚度毋庸置疑。

面对刘昀咄咄逼人的质问,陆廷山也有些恼怒,虽说近卫军团受皇帝陛下直接指挥,但名义上还是属于军务部管辖,对方名义上也是自己的下属,为了保存近卫军团的实力,居然不顾眼下如此危急的形势与自己作对,实在是有些忍无可忍。

但陆廷山毕竟是多年的重臣,他知道刘昀身份的不寻常,强忍住心头的怒火,平静的道:“大兴城内还有禁卫军团两万人,还有羽林军五千人,我想无论是应对大兴城防御还是城内的治安应该是绰绰有余吧?”

“陆大人,下官对您的意见不敢苟同。禁卫军团是帝国最后一支力量,若是近卫军团全体在外,那帝都内就只剩下禁卫军团了,至于羽林军那是守卫皇宫的军队,不过区区几千人,济不得事,可大兴城内有人口三百万,谁知道有没有人被太平军余孽渗透,而且十万大山离大兴城并不远,如果太平军走出十万大山向北出击的话,那可真是不堪设想。下官认为稳妥起见,还是请不要派近卫军团出兵更为合适。”出列支持刘昀的居然是帝国内政副大臣袁青林,他表面上十分尊重陆廷山的模样,言语间却是丝毫不让。

面对对方凌厉的攻势,陆廷山不由得感到一阵气馁,他也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也有一定道理,但对方的目的绝对不是出于公心,而现在的情况却有如此紧急,实在半点也耽搁不得,他不能不据理力争。

“诸位若是反对将近卫军团一部投入北方战场,那我想请问一下诸位,那北方战局又该如何处置?北方局势又该怎样应对?”陆廷山转守为攻,反问道。

“陆元帅,我觉得派第一、第十一两个军团增援北方战场已经足够了,在加不加上近卫军团一个师团两万余人没有多大区别。”刘昀本来在说完自己的意见后觉得自己语气有些过重正想解释一番,没想到却得到了袁青林的支持,腰杆也硬了起来,大模大样的建议道。

这时突然一直冷眼观察的大皇子刘泰上前道:“陆大人,我觉得昀叔说的有道理,多个两万人和少个两万人没有多大区别的,再说我觉得其实不应该让第一军团和十一军团一起去增援锦州走廊和通辽镇守府,我以为让第一军团北上先和第二军团一起先击溃第二军团对面的五万蒙古人,然后两个军团在一起北击蒙古大军主力的后路则更为合适。”

这个建议立即引起了殿内许多大臣的共鸣,是啊,第二军团对面的蒙古人只有五万人,可是第一、第二两个军团加在一起足足有十二万人,超过对方一倍有余。如果能击溃对面的蒙古人,切断蒙古大军后路的话,那到时候拙吉就不得不再次退兵了。这个建议可比把几个军团摆在蒙古大军的对面死扛要好得多。

见连皇帝陛下脸上也露出了深以为然的神色,陆廷山暗暗叫苦,这个建议他早就想到,可是一想到第一、第二军团身后的那两个人,这两个军团在侧面的话必定不肯出死力,到那个时候可就苦了第五、第十一两个军团了。

镇定了一下心神,陆廷山先向皇帝陛下行了一个礼,然后冷冷的扫视了一下三人才道:“敢问大皇子,你能肯定第一、第二军团就一定能击溃对面的蒙古人?一定能出击蒙古大军侧后?”

刘泰笑吟吟道:“陆大人,你也太瞧不起这两个军团了吧,这可是帝国排名前两位的军团,战斗力我想大家都一清二楚吧!”刘泰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战场形势复杂多变,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就行了。

陆廷山的心却一直往下沉,他最看不惯这个大皇子,他的任何行为总要为自己找一顶冠冕堂皇的外衣,一句话,外表一副天下为公的模样,骨子里却是男盗女娼、小肚鸡肠。看来第一军团也是指望不上了,就看能不能在替老侯爷及王成龙争取到近卫军团的那个师团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陆廷山脸色严峻,他酝酿了一下措辞,这才展眉道:“第一军团北上汇合第二军团我没意见。但是我只想重申一点,那就是帝国在大兴城内的精锐禁卫军团有两万人,难道竟防守不了大兴城?刘昀军团长你未免也太小瞧禁卫军团了吧!”

陆廷山知道近卫军团和禁卫军团两军关系向来不睦,尤其是近卫军团军团长刘昀和禁卫军团军团长秦哲成二人更是面和心不和,两人为了在皇帝陛下面前争宠经常是相互诋毁,皇帝陛下对此倒并不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