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鹏程> 第97章 第九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7章 第九十八章(1 / 3)

吃完了招待所的饭之后,李斌正想请教肖楠的时候,却被肖楠抢了先,拿出一份报纸递给李斌,指着头版头条说道:“看看这个,我专门求人从香港带回来的,我想你看了之后,一些问题就会有答案了。“

能让肖楠郑重其事的事情,一定是非常了不得的大事,李斌拿过报纸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份报纸只有几页,但是李斌看的却非常仔细,许久才会翻过一页,等到全部看完之后,李斌眉头皱了起来。

报纸上刊登的事情并不复杂,2004年12月20日,香港领汇基金(2382.HK)的一纸公告,让51万香港散户的圣诞礼物泡汤。此次认购领汇基金的散户人数占到香港总人口十分之一,他们本来预期在领汇的上市中能获取约20%的利润。

领汇的上市资产包括香港特区政府机构房委会旗下151个商场、178个停车场。按香港特区政府的说法是“还富于民”。领汇基金本次的IPO募集资金233亿港元,加上计划中的超额发售部分,总募集金额可以达到300亿港元。

由于每年约有7%的高息,公开招股在香港受到了散户狂热的追捧,公开发售部分有130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2800亿港元。不仅仅是散户,香港富豪“四叔”李兆基也投资70多亿元参与认购。认购的最终结果是皆大欢喜,参与认购的散户每人获得1手,李兆基也获配47.2万股。然而,就在大家等着收取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的“圣诞红包”时,67岁的香港老太太卢少兰打碎了所有人的梦。

12月初,卢少兰和另一名老人马基召(78岁)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要禁止房委会将资产注入领汇。理由是“房委会贱卖政府资产,杀鸡取卵”。在被高等法院驳回后,卢少兰于13日向上诉法庭提出司法复核,上诉法庭在15日再度驳回。

根据香港法律程序,原诉人将可以在28天内向香港高等法院终审法院提出司法复核。为了避免给上市后的领汇基金带来诉讼风险。香港房委会提请希望高等法院终审法庭能迅速作出审定,在12月20日早上8点前判定出结果,但被驳回。12月19日9点,香港房委会与政府开会,至深夜最终决定领汇基金“搁置上市”。

事情很简单,但是又很不简单,阻止了领汇上市的卢少兰没有权势,也没有钱,她只是一个香港的公屋居民。平时依靠领取香港特区政府的综合援助为生。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香港公民,阻拦了领汇上市的脚步。

阻挡了50万香港市民的求富之路,阻挡了一个2000亿港元的超大企业的上市之路,同时还阻挡了卷商的发财之路,每耽搁一天,损失都数以百万计,如果说这是钉子户的话,那就是一个同时阻挡了几十个小区开发的超级钉子户。

看惯了钉子户被拔,再来看超级钉子户卢少兰,李斌觉得离奇,仔细品味起来,这则报道里面的信息实在太多了。品味良久,李斌才放下报纸:“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时候专制效率确实要比民主效率高,香港遭此重创,以后多少会参照国内的一些做法,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肖楠点点头:“说的不错,继续说下去。”

“不过这件事也是好事,香港没有无限追责一说,破产可以保障他们的人生不会永远受限于贫困,法院可以保障他们有话可说,虽然卢少兰挡住了领汇的上市路,但是正是因为这个阻挡,以后类似的公司在上市前都会考虑利益分配的问题,虽然目前看损失很大,但是从长久看,损失反而是最小的。”

“还有吗?”

“领汇是私营的,所以不管他如何宣传,到最后肯定是要赚钱的,港府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把公用的设施推到市场里面。我可以推断,香港的商业地产肯定会因此大幅度上涨,除了那些可以买到股票的人之外,全香港的老百姓都要因此承受代价。”

肖楠站起身来,慢慢的踱着步,满意的看着李斌:““你真的让我很吃惊,能够想到这么多的事情,而且全都说对了。我也说说我的想法,首先是法有度,香港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舆论并没有声讨卢少兰的行为,而是检讨他的法律是否有漏洞,如何修改,对事不对人,这就是法的度。

第二点我认为,领汇事件实现的是强势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对话,还有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的对话。无论哪一个对话,都在公开场合大众的视线之下进行的,毫厘区直一目了然,因为他们有遵循法制途径改变自身困境的办法,所以不管成也还,败也罢,他们都心平气和。

法制的本意不是惩罚,而是宣泄,让怨气在最初状态就散掉,不会累积起来形成沸腾的民意。

第三个我看到的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权利、财富及合约履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既定的规则内,决不可以大多数的暴力(如语言暴力、市场暴力、投票暴力等)来侵犯与掠夺个人利益,也不可以少数人的暴力来侵犯与掠夺大多数人的利益。

法治精神才是确保香港社会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石,从领汇事件受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