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镇的下午漫长, 这边生活节奏慢,远比大城市悠闲惬意。
少了人群聚集的喧闹和往来不断的车流噪音,老房子里悄然, 一直宁静。
另一边的院子里在收桌了,还剩下的那几个勤快忙活,相互照应着收拾残局。撇下熟睡的宋祁于,黎洛晚几分钟过去,到那边上手帮忙。
婶子的儿子和媳妇都连连拉着她,不让干活儿。
“我们来就是, 黎小姐你去喝茶,晚点还要上山呢,别累着了。”婶子的儿子周到,当她是远道而来的贵客,对她分外照顾。
哪有让客人做事的道理, 即便不是在自家, 也不能那样。梁叔的老婆也来挡住黎洛,拉她到屋里坐着,找人和她聊天。
“梁叔呢?”黎洛问。
“准备素酒和黄纸去了, 在屋后边,等会儿就过来。”梁叔老婆说,担心黎洛这个外地人不懂, 专门解释, “我们这儿黄纸要提前撕,还要弄个刀头去。”
黎洛不了解这些,可大概能猜到刀头就是上坟要用的供品, 老太太办葬礼期间听道士讲过。她操办不来, 做不了太多。
“还要其他东西吗, 用不用我去买?”
“买齐了的,不用。”梁叔老婆摆摆手,普通话讲得蹩脚又费力,敦厚的脸上和蔼,“你们一起拿香就可以了,香烛那些都放篮子里,全都要拎到上边去。”
黎洛答应并道谢,转头又到屋后边看看。
黄纸已经撕得差不多了,梁叔只身在那里,老头儿嘴里含着烟把儿,但没抽,见有人来了就取下。知道黎洛会来,梁叔随手搬了条凳子放边上,还将茶水都提早放更高的小圆凳上了。
黎洛上前,也不装模作样地讲究,过去了就帮着撕剩下的黄纸。
有的话当着宋祁于的面不好说,而且有外人在,也不合适,但私下里两个长辈还是得谈谈,即使只是随便聊两句。
梁叔先讲话,惯常平易近人,亲切开口:“好久没见到黎小姐了,这一年半,辛苦你照顾那孩子了。”
黎洛说:“您客气。”
“褚教授和黎老师还好?”梁叔清楚黎家的情况,径直问。
黎洛点头:“最近还不错,他们都在江北市。”
“小于讲,你们现在搬到北京去了?”
“只有我和她在北京。”
“那挺好的。”
“嗯,她到那边读书,我正好工作调动,要到那边待一两年。”
梁叔没啥文化,大字不识几个,不明白工作调动是哪种调动,但一听是调到北京就晓得那是好事,他顺着问了问,双方在这上面聊了一会儿,逐渐打开话匣子。
两个在世俗上算是社会地位较为悬殊的人还算聊得来,初心都是为了宋祁于,因而没什么矛盾,相处得挺愉快。
黎洛尊重梁叔,从未瞧不起谁,很有素质和涵养,轻言细语的,性子温柔。
讲起宋祁于,梁叔由衷高兴,把她当自家的亲孩子看待。
“当初她姥要把这孩子送走,我其实挺愁,怕她不愿意,担心她给你添乱。”梁叔说,颇为感慨,“也是没办法,我们岁数大了,没用,人老了反而是拖累,带不了她。”
黎洛温和说:“你们也帮了她很多,不比我少。”
梁叔摇摇头:“你比我们重要。”
黎洛说:“我也没做什么,她这半年都是住校,全靠她自觉,我们只是帮她办点手续。”
“那也够了,她妈……别人都做不到这一步,多亏了你们。”梁叔说,中间停顿了半秒钟,要讲起远在国外的那个,可又适当打住。
黎洛当作没听到,面不改色。
也许是忽然记起了什么,亦或心里憋着,梁叔沉默了一会儿,语重心长道:“年轻人还是走远点好,比留在这边强,外面才有出路,不能老是念着咱们这些小地方,那没啥出息,将来也不会有太大的用。”
黎洛不接这句,评判不了。
梁叔再将烟把儿放腿上,习惯性抖了抖,浑浊的双眼动动,望着通往前院的门,脸上带着不易察觉的惆怅。老头儿心头明显有事,不大对劲,可他不讲出来,只是比较啰嗦,絮叨讲了一通有的没的。
像当初老太太找到黎洛,那时也是这样,相近的场景。
黎洛掀起眼皮子,定定打量梁叔,慢半拍发现老头儿瘦了很多,比起一年多前,他原本就瘦弱的身形更加佝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