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就是浪费她的成绩。
刘亚君比较重视这个,认为宋祁于的心态不对,叮嘱黎洛得纠正宋祁于这种消极的态度。
黎洛找宋祁于谈了谈,列出几所学校供宋祁于选择。宋祁于不领情,语气有点冲:“我自己的事,用不着你管。”
“后面报志愿也这么乱选?”黎洛问,眉头紧锁。
“到时候再看。”宋祁于搪塞。
黎洛说:“你自己好好想想,别老是什么都不上心。”
多大点事,也就大人才上纲上线。宋祁于感到恼火,尤其被黎洛一顿说教,更觉得心烦意乱。
但同时,她自己也知道黎洛这是为了自己好,不该用这个态度对黎洛。
离开书房,宋祁于有点后悔,可回头看看还在桌前的黎洛,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后一天上课,宋祁于偶尔会走神,不由自主就在纸上写下黎洛给自己选的几所学校。
这些学校都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学,黎洛挑选时还费了许多精力,是根据宋祁于成绩浮动来定的,就算她高考发挥得不咋样,也能从里面挑一所大学。
可这几所学校都离江北市很远,大半都在北方。
若是一年后真去了北方,在那边上学,很有可能就不会再回这边了。
……事实上,不管选哪一所大学,将来都是这样。
一旦高考结束,离开了黎家,宋祁于便再也不能继续待下去了。这儿不是她的归处,一开始就只是个暂时落脚的地方。
以后顶多是有空就回来看看,逢年过节到这儿拜访一下黎老师和褚教授他们,更多的就不能再有了。
在几所大学里选了一个,挑出离江北市最近的中山大学,宋祁于重新提交目标大学。
刘亚君对此仍是不满,可终究没再挑刺儿,只说:“凭你的实力,去咱们国内最好的大学也很有可能,别妄自菲薄,你有这个能力。“
回到班上,刘亚君还多讲了两句,教学生怎么选适合自己的志愿大学。
没有中意专业的可以先挑自己能考上的最好的学校,反之就在对应的全国排名里找,两样都不确定的,可以找家里人帮着参考,实在不行就上网查,提前收集各行各业的前景现状和毕业后的发展及待遇等等。
另外,家里没点底子的别进金融行业和冷门行业,学医时间长且辛苦,传统制造业相关的专业没啥钱途,但有的相对稳定,有的学了等于白学,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出社会后待遇差别不会很大,用不着非得考研读博。
而对于班上极个别同学来讲,他们不适合走大众路子,可以考虑搞研究之类的。刘亚君专门提到了宋祁于,浅显直白地说:“像宋同学这种,特别擅长数学和物理的,没必要为了三瓜两枣浪费自己的天赋,目光应该放长远一点。”
班里的同学都看向宋祁于,投来打量的视线。
刘亚君很少夸人,宋祁于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
宋祁于脸上没笑意,不在乎刘亚君怎么夸。
九月份了。
远在国外的叶知文还是没动静,销声匿迹了一样,北边的赵志峰也装死到底,亲生父母两个就如同忘了还有一个刚升入高三的孩子,半点不关心,把“没人性”三个字深刻贯彻。
倒是梁叔又打来电话,说又给孩子打了钱。
这次寄了一千块,比上回还多。
“给她补点营养,读书辛苦,天天用脑子。”梁叔说。
黎洛让宋祁于接电话,让她和梁叔聊聊。
老人家怕打扰宋祁于,所以都是打给黎洛。他问了许多,主要关心宋祁于的成绩。
宋祁于说:“你别给我钱了,自己留着用。”
梁叔说:“今年卖了没吃完的粮食,我这儿还有呢,花不完。”
一通电话打完,宋祁于面上凝重。
黎洛把钱取出来,交给这人。
宋祁于收着,但没花,放在枕头底下压着,准备等下次回淮安镇了,全还给梁叔。
这次之后,黎洛给梁叔邮寄了一些吃的,还有几身新衣裳。
宋祁于也给梁叔邮了东西,她没钱,买不了多少好的,只能给梁叔一家子送些便宜的生活用品。梁叔他们舍不得用这些,平时拮据,这些东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