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大法官> 第六百五十三章 破产法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五十三章 破产法案(3 / 4)

所在。可问题就在于,一旦君主采纳,执行者还是大臣,这么一来,就会出现两个问题。其一,大多数大臣肯定只会建议君主从(一)降到(零),是决不可能是从(一)升到(二)。因为执行者也是大臣,试问谁又会给自己增加难度,即便宰相想要这么做,那底下官员也不答应啊。”赵顼这回听得是频频点头,毫无顾忌,心道,一针见血,一针见血啊!文彦博摇摇头道:“此话我不敢苟同,大臣若是做不到,还建议官家这么做,这与祸国殃民又何异?”王安石不禁瞧了眼文彦博,他这是在暗示我吗?张斐点点头道:“文公言之有理,而这就是我要说得第二点,在儒家之法下,皇帝是非常容易听信谗言,忠奸难辨。根据当下的制度而言,一般来说,先是皇帝提出一个目标,宰相为此去设计方案,最终由底下的官员去执行,从而完成这个目标。假设皇帝提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正直的大臣必然就会去劝阻,而投机取巧的奸佞小人则是会表示自己可以帮助皇帝,完成这个目标。结果皇帝就有可能听信小人之言。若翻开史书,许多许多奸臣,就是凭借这一点上位的。但这是不是皇帝的错,我觉得还得具体分析,如果皇帝只是单纯得满足一己私欲,而不顾财政危机,修宫殿,或者干嘛,那皇帝当然也有错,这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昏君。但如果皇帝是要励精图治,是要开疆扩土,是要建万世功业,这就不能说是皇帝的错。”文彦博听罢,不禁都感慨道:“这小子拍马屁,也真是前无古人啊!”一旁的司马光、吕公著都是笑着直摇头,当初阿云一案,他们就已经见识过了。这话对于皇帝,其实很不中听,你都这么说了,老子以后就别修宫殿。但是在坐的大臣,都知道,当下这位小皇帝肯定非常爱听。赵顼的目标就是要励精图治,开疆扩土,但他这个主张受到很大的阻碍,他现在非常需要理论上的支持。张斐道:“我们假设皇帝是要开疆扩土,但是财政暂时不足以支撑。那么正直,且有能力的大臣,是会在不增税的情况下,改善财政,帮助皇帝开疆扩土。可是这种大臣一般都是五百年难得一见,如萧何、如房玄龄,目前我朝王学士也在走这条路,但尚未证明。”王安石凝重的神情,宛如雪莲绽放,当即就笑了,是很大方地点点头。方才他认为张斐、文彦博的说辞,就是在讽刺他,因为他就是在这个关键点上位的。如今张斐这么一说,将自己放在萧何、房玄龄同列,那完全是正确的。可马上惹得不少人嗤之以鼻。萧何、房玄龄,跟你哪里像,倒是那李林甫跟你王介甫,有一点相同。张斐见到王安石开心了,又继续道:“其实大多数正直的大臣,就是处在第二种,也就是劝阻皇帝,不要急功好利,要休养生息,然后厚积薄发。”司马光、文彦博、富弼都点头赞成,好似主动承认,我们就是这第二种。这就是他们的主张。张斐又道:“因为第一种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大多数都是第二种,然而,奸臣就是诞生在第二种情况,当所有正直的大臣都说做不到时,他说他能够做到。作为君主,必然还是希望能够开疆扩土,于是就可能任用奸臣,但史书已经告诉我们,这奸臣的手段其实就是想尽办法去盘剥百姓,收刮钱财,然后去打仗。而最终只能是结果来断定忠奸,也许等到国家亡了,我们才知道他是一个奸臣。而这就是儒家之法的一个问题所在,圣人其实已经想到这一点,但是却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儒家之法的仁政,只是让大臣去建议君主,仁政治国,善待百姓,轻徭薄赋,但这都属于是赐予,是恩赏,而不是一个保护百姓权益的制度。如果皇帝身边都是正直的大臣,这个是可以维系,但如果不是,也就意味着百姓的权益将得不到保障。”这一番话下来,会场少了不少戾气,多了一丝思考。其实司马光他们这些看史书的,也一直在思考,怎么阻止奸臣上位。但目前是没有答案的。而张斐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仁政到底是恩赐,还是制度?对于皇帝而言,看上去,恩赐显然更能伸张皇权,我可以善待百姓,我也可以不善待,这多么爽。但经过张斐这么一番解释,这又是属于皇帝的权益,那就应该得到保障,这就是需要制度。张斐这番话,就是说儒家思想将仁政视为皇帝的一种恩赐,是儒家之法的一大弊端。张斐又继续言道:“而法制之法的理念就是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权益,其实就是维护君主和国家的利益,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你还能帮助皇帝达到目的,那就不是奸臣,而是能臣,不管你用了什么手段。反之,意图破坏律法和制度去完成的,那就是奸臣,史书已经证明这一点,奸臣往往满足皇帝,从而导致皇帝丢了天下。而法制之法会让这些奸臣无所遁形,且不用付出亡国的代价,去证明他是忠还是奸。关键皇帝也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准确的回馈,而不会受到奸臣蒙蔽,能与不能,只是能力的问题,而无关忠奸。”赵顼微微露出一丝微笑,对于这个解释,非常心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反而可以放开手脚去干。“说得好啊!”司马光突然开口,然后马上看了眼王安石。激怒王安石,司马光也是专业得。王安石当即是恼羞成怒,你看我作甚,我分明是属于第一种大臣,只是我还未证明而已。张斐权当没有看见,自顾说道:“这个判例对于国家而言,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