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9章 筹划砖厂(1 / 2)

阳历三月末,东北农村的天气还是挺冷的。

棉衣裳不能脱,人们讲究春捂秋冻。

甄明明提着个篮子,里头装了两包点心和一块花布来到村支书家。

支书家刚吃完饭。

看到甄明明来了,就连忙招呼她。

“七姥姥,七姥爷,这是我们从京城带回来的一点东西,不值啥钱,给你们做个纪念。”

甄明明说着把篮子放下了。

“哎呀,你这孩子,你妈看病得花老多钱了,你们还挤出这钱来给我们买东西。快拿回去给你妈补补身子。”支书说。

“都说了不值啥钱。”甄明明笑了,“要是不收就真嫌少了。”

“你们真是太客气了,以后可不兴这样。”王友林说,“你七姥姥今早蒸了一锅粘豆包,你走的时候拿上些,蒸得可好了。”

王友林没有再推辞甄明明送来的东西,但是讲究礼尚往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正想吃粘豆包呢。”甄明明说。

王友林夫妇又询问了李桂花治病的情形,又说起了他们家房子着火的事儿。

王友林他们都以为甄明明来是说盖房子的事儿,所以他们主动把话头引了上去。

但甄明明却不是为了这个。

甄有和在甄有荣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回家之后闷声不响。

甄明明也不多问,由着他在那里憋茄子。

“七姥爷,我来是有事儿想跟你说。”甄明明说,“我之前不是在县城做过一段时间的临时工吗?听人说政府想要办个砖厂,预备着今年开春选址呢。”

支书一听眼睛就亮了,说道:“哎呀,这可是个大好事儿呀,要是在哪个村子办起砖厂来,那这个村子福气可就大了。”

普通老百姓或许一时之间不明白这里头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可身为支书的王友林却是清楚的。

村里如果有了砖厂,一来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

就近原则,砖厂的工人自然都是本村居多。

这就能给不少人家创收,而且往来的车辆和人也会增多,进城回村都更方便了。

而且上头的领导也会三五不时地来视察,和领导接触得越多,能够得到的信息和机会也就越多。

“我也觉得这是个大好事儿,刘素娥我大姑家的哥哥就在县政府上班,支书不如去找一找他打听打听消息。”甄明明说,“咱们村儿离县城近,路也比一般村子都好走,二来咱们靠着河,有水又有土,烧砖也方便。”

“哎呀,你这孩子可真聪明。”王友林称赞甄明明说,“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你要是明天不忙,能不能给我带个路?我还找不到他们家呢。”

“这有啥,我天天闲着。”甄明明痛快地应承道,“我本来也打算上城看看我大姑他们的。”

“好好,那就说定了,明天早上我赶着车拉着你,咱们一起上城去。”网友林是个有想法的支书,他一心想带着全村过好日子,可惜的是,这些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

现在上头的政策已经有了些许松动,就看谁能先迈出步子去。

第二天甄明明和王友林一起上城去了,来到刘素娥家。

李海星夫妇和姚玲都在家,见了甄明明可热情了。

甄明明的背篓里背了不少东西,都是送给刘素娥家的。

刘素娥嗔着她带这么多东西来,说:“回头都拿回去,你们家啥日子我不知道吗?再这么着我就打你回去。”

“大姑,你咋打我呢?你也忍心。”甄明明笑嘻嘻的说,“那以后我还来你家连吃带住的,你是不是也不让了?”

“你这丫头说什么见外的话呢?你在我们家住着是没把我们当外人,你不在的时候,我们天天念叨你。

这回来了就别走了,反正家里也没什么活儿。你大姐现在不是在家呢吗?你就在这儿住着吧,好不好?”刘素娥拉着甄明明的手亲热地说。

姚玲也抓着甄明明非要她留下来:“好妹子,你就在这儿住两天吧,全当可怜我了。大姐夫出差去了,正好大姐也回来。”

王友林看他们对甄明明这么好,越发对甄明明刮目相看了。

李海兴拉着王友林坐一下,给他沏了碗茶。

随后王友林便把自己的来意挑明了。

“这事儿我们可做不了主,不过等明磊回来,你好好问问他。”刘素娥说,“这确实是好事儿。”

王友林于是耐着性子,等快到中午的时候,李明磊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进屋见到甄明明就笑了:“明明来了呀,你嫂子见天念叨你,可把你盼来了。”

李海兴就给他引荐了王友林,顺带说明了来意。

李明磊倒没推辞,只是说:“我就是个小跟班,说了不算,最后还得领导们拿主意,当时倒是考虑你们村子了,不过你们村子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另外还有福星地和太平村两个村子,条件也都差不多。”

王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