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让人疲倦的一天。
皇位看上去十分诱人,但只有坐到那个位置上,才能体会到那些从未想像过的难处,望着摆在面前的这封边关急文,李瑁内心不由叹了口气,绞尽脑汁把手下这些大将想了一遍,总算找到了一位合适的将领前去支援。
只是人选有了,这财路却从何而来?
带兵打仗,打的不光是人,还有财力、粮草、马匹,哪项不是吞钱的大户?
只是几千人的兵马,每天人吃马嚼就不是一个小数,更何况这次出兵,怕是要数万之多。
轻轻揉了揉不知何是已经挤在一起的眉毛,李瑁拿起奏折,略显疲惫地吩咐道:“速将这份奏折送去中书舍人那里,让他拟份旨意,援军由归德将军徐振雄率领,即日前往河州支援。”
“遵旨。”
这么半天,总算是解决了一件头疼的事。
只是……
李瑁望着龙案之上那堆成小山般的奏折,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无力感,也就是这一刻,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丝放权的想法,只是一想到自己的皇位并不稳固,立刻把想法收了回来,随手抓过最顶端的一份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份奏折的内容总算是让李瑁有了个好心情,只是东部沿海地区出了祥瑞之兆,已经派人押送至长安,想必再过些日子便能赶到。
李瑁苦笑地哼了一声,喃喃道:“这等小事也要拿来烦朕,真不知道中书省是干什么吃的。”
随手把奏折一抛,就在这时,李瑁眼角的余光突然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晁逸海,自从狄聆歌被李瑁杀了之后,晁逸海隐隐已是宫中第一人。
只是晁逸海的性子无比沉稳,不贪心也不炫耀,甚至比以前还要低调一些,很是让李瑁感到满意。
所以,看到他时,李瑁心中突然有种大胆的想法,自己不想把权力下放到三省六部,而自己又没办法处理过来所有的奏折,那倒不如挑出其中一些简单的,交由其它人替自己处置。
而身边的晁逸海俨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想了想,李瑁随手把刚刚看过的奏折往前推了推,淡淡道:“你看看。”
晁逸海表情微微一惊,很快便镇定下来,连忙回道:“圣人明鉴,先帝曾立下规矩,宫中内侍是不能查看奏折的。”
“先帝是先帝,朕是朕,朕让你看,你就看。”
“遵旨。”晁逸海连忙上前,小心地拿起奏折,快速地浏览了一遍,然后放下:“圣人,奴婢已经看过了。”
“既然看过了,可有什么想法?”
“这……”晁逸海微微一顿,轻声道:“既是祥瑞现身,自是国泰民安,只是从沿海到长安路途遥远,怕是会劳民伤财,若圣人对此大加赏赐,恐天下各处地方均会效仿,只怕落个天怒人怨的下场。”
李瑁仔细一想,也觉得晁逸海的话不无道理,点了点头道:“那就按你的意思,让中书舍人拟份旨意,交与中书省下旨。”
这一回,晁逸海难掩脸上的惊讶之色,什么时候自己一个宫中的内侍也能下旨了,这会不会是圣人对自己的试探?
想到这,晁逸海膝盖一软,扑通一下就跪到了地上,连忙拒绝道:“奴婢对圣人一向忠心不二,岂敢冒充圣人下旨,请圣人收回旨意。”
李瑁哭笑不得地招了招手:“你这是做什么,旨意是朕让你下的,就代表朕对你是十分放心的,你也看到了,这么多的奏折,光靠朕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看完,从明天开始,三省六部送上来的奏折你先过目一遍,但凡这种简单的奏折你看着处理便好,这样也让朕能轻松一些。”
“可是……”
“……嗯?”
李瑁声音一变,晁逸海的话顿时咽了下去,连忙道:“奴婢遵旨。”
“这就对了。”笑容重新回到李瑁的脸上,自己仿佛看到自己明天轻松的时候,只是笑容还未隐去,守在门外的宦官轻声道:“奴婢拜见圣人,晋王妃在殿外求见。”
晋王妃?
这个时候,她来干什么?
听到是杨玉环,李瑁脸上闪过一丝复杂之色,心里本不想见她,可是又担心她有什么要紧事,只好点了点头道:“让她进来吧。”
“遵旨。”
不大会的功夫,门帘一挑,满身怒气的杨玉环气冲冲走了进来,开口的第一句就让李瑁大吃一惊。
“晋王欲与奴和离,圣人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你说什么?”李瑁整个人都懵了,这是怎么回事?
前几天杨玉环气冲冲地回到了杨府,自己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一回来李琰就要跟她和离呢?
难不成,是杨玉环又气到了李琰?
李瑁不由一阵头疼,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自己又不好把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说出来,没好气地看了杨玉环一眼,无奈道:“玉奴,当初朕是怎么吩咐你的?难道你都忘了不成?说吧,这次你又怎么欺负晋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