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账,只要是老板就会算的,更别说叶不凡了。
树叶花卉公司每天的生意都非常火爆,销售最多的还是君子兰母本。
君子兰种子卖的也很多,开始的时候,8元一粒大家觉得贵,是因为君子兰才卖25元。
现在君子兰母本涨价到了最低80元,再看种子卖8元一粒,就容易让人们接受了。
珍品君子兰的销售情况不怎么好,毕竟他太贵了。
一些资本还在场外观望,叶不凡也不着急,君子兰的巅峰要到1985年初才开始,也就是要过了年以后。
树天勤最近比较快活,在树叶花卉公司里购买的君子兰母本,虽然每天限购五盆,但天天都可以买。
确切的说也不是限购,一次购买超过五盆就要加价了,每盆提价20元,这是相当昂贵的。
虽然叶不凡让树叶花卉公司郭凤义等人故意坑树天勤,但架不住现在君子兰生意火爆。
不停的东买西卖,还是让树天勤赚了不少钱,钱包鼓起来的同时,不断膨胀的还有他的野心。
树天勤也是经营着天勤花卉公司的,同样是花卉公司,凭什么叶不凡要比自己强大?
现在君子兰生意这么好,树天勤想要超过叶不凡,把自己的天勤花卉公司做成龙头老大。
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强不是光用嘴说说就行的,这需要实力。
最低起码公司里要有珍品君子兰,如果能比树叶花卉公司的存量还多,那基本就是胜利了。
反观树叶花卉公司,不停的在出售君子兰,不论是珍品还是母本,甚至是种子。
树天勤觉得自己反超树叶花卉公司是迟早的事。
同时对于叶不凡,树天勤是嘲笑的,君子兰在上涨,他却不停的在出售。
这胆子也太小了,根本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之前大量收购了君子兰,现在看不过是,放屁打糖锣——赶点儿而已。
连同着萧静、树晓莹,这真是傻傻乎乎的一家人。
但凡有点头脑,现在你叶不凡掌握着君子兰市场上的绝对份额,停一停,勒一勒,君子兰的价格不得刷刷的涨?
这样操作得多赚多少钱!可惜这么多的君子兰都在那个傻子身上。
要是换作自己,一定赚的盆满钵满,树天勤不断的自我幻想着,隔一会儿就要骂叶不凡一句傻子。
实际上,不只是树天勤有这种想法,郭凤义也是这样想的。
本来开始君子兰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叶不凡大量收购,就已经赌对了。
现在君子兰一天一个价,赶赶在上涨,就应该抓住机会,狠赚一笔。
可叶不凡下达的命令是手里的君子兰,除珍品君子兰以外,其它一律随行就市,不故意提价,不故意囤货。
郭凤义和叶不凡不止一次的提过,这么做会少赚很多钱,可对方就是不听。
可其他人又怎么会知道叶不凡的想法,他是清楚记得君子兰事件的后续发展的。
1985年6月,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君子兰,在幻想着成为“君子兰王国”,靠它来出口创汇的春城,进入了黑色之夏。
起因是省级报刊接连发了三篇社评,矛头直指君子兰。
人们养君子兰的动机变了,并且因此衍生的腐败现象以及治安问题等等。
之后华夏最权威报纸《华夏日报》更是直接给君子兰判了死刑。
泡沫刺破之后,君子兰经常在垃圾堆里出现,原来几百上千一盆的君子兰,最后就值几角钱,确切的说是给钱就卖。
叶不凡统计了树叶花卉公司每天的售卖数量,做了平均值。
再根据自己手中的库存,如果像正常人的想法,先控制起来,不大量销售搞饥饿营销。
到来年6月,也就是1985年6月的君子兰黑色之夏,自己手中的君子兰根本卖不完。
而且最重要的,现在不把君子兰放出去让大众吃到甜头,君子兰怎么被炒到疯狂?
不达到疯狂的地步,自己手里这2000盆的珍品君子兰又怎么卖高价呢?
普通的君子兰,每盆可能涨价个几元,一千盆,一万盆,不过是少赚个几十万而已。
但珍品君子兰的价格,每盆都是以万为单位上涨的。
在前世,叶不凡就知道,编号2号的“凤冠”,就有一个港城的商人愿意用价值9万元的新车皇冠交换。
编号1号的珍品君子兰更是卖了15万元,甚至叶不凡听说后来有些不如1号的珍品君子兰都卖出了60万元的天价。
这是什么?不就是被炒的结果嘛。
一盆珍品君子兰都有可能涨价几万,甚至几十万,就比如编号1号和2号珍品君子兰,现在再卖15万叶不凡都不会同意。
甚至编号靠前的几十上百盆珍品君子兰,叶不凡都没打算“贱”卖。
手里攥着答案,叶不凡不信自己答不出满分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