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除了春耕以外,去年的冬小麦也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农庄有一大半的人去春耕,剩下一半的人在收割冬小麦。
由于拖拉机产量不足的原因,并不是每个田地都有机械化,大部分还是靠着人力去种植收割。
农忙时期,农庄的管事除了要管理农庄市民的日常外,也需要下地耕种。
张翠翠就是红清农场的管事之一。
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张翠翠对于这样的农活手到擒来,只是让她觉得意外的是农场的农活多得有些超乎想象。
以前在村子里干农活的时候,都会有时间歇息,而在农场里,尽管每天工作五个时辰,也让她累得全身发抖。
仿佛这里的活永远都干不完一样。
春耕之后,夏耕,秋收,冬耕。
期间还有处理粮食,整理收纳等等的事情。
这还只是地里的活。
还有鸡鸭鱼猪场的活也很多。
不过农庄活虽然多,但是吃食是真的足。
一碗碗到顶的白米饭,油乎乎的各种菜,忙活一整天吃上这么一顿,这日子堪比神仙日子。
张翠翠回忆了一下刚才吃的红烧肉,光是想想就又饿了。
农庄的好,不止这么一点。
张翠翠看着胸前管事才有的红旗徽章,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自从她当了管事之后,生活全都变了。
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好了许多,见到她都会露出笑容,有一些甚至还会问好。
与之前在村子里当个透明人相比,这样的生活让她感到满足。
尤其是她的小娃娃都上了官学,成绩都不错,偶尔还能拿到小红花奖励回家,以后读书出来,有能耐的还能去岚市的工厂做工人。
岚市这个地方,在他们眼中是特殊的。
是他们市长居住的城,那里的东西和这里的完全不一样嘞。
这日子是过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了。
张翠翠摩挲着徽章回想。
可是这么好的生活,她还能听到有些人抱怨太累了,平时干完农活还能坐在田地里吹牛,现在干完农活还有其他一堆事情做。
张翠翠觉得这些人简直不要脸,以前没那么多东西做,但是也吃不饱啊,会饿死人啊!
现在可是能吃饱饭,又能像曾经的地主老爷家里一样读书识字。
有能耐的还可以当管事,更厉害一点的还能当官呢。
做多点事又怎么了?
张翠翠想起了曾经见到一位女老爷的场景,那位女老爷的气势真是惊人。
身后跟着一大群拿着大刀的衙役,气势也没有被压过去,看着就让人感觉到害怕。
同样也让人仰慕。
真是太威风了。
她知道的管事里,有好几个女管事都以这位李大人做榜样,以这个方向去奋斗。
她在一旁看着,十分羡慕。
谁不想当大官,身后带着几十个衙役呢?
只是她能当上管事已经十分幸运了,不敢奢望当官。
若是她的女儿小青能够有这位李大人几分出息,她张翠翠也知足了。
张翠翠嘴角含笑走在农庄的路上。
同她一样的还有其他下工的市民,见到她胸前的徽章,就算不认识的也都纷纷打招呼示意。
张翠翠走回她的宿舍中。
自从市长大人开始推行集体农庄制度之后,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从村子里搬到了集体农庄的宿舍居住。
也有一部分留在村子里的百姓们。
这些通常分配到的耕种土地都在村子里,不需要跑到农庄里来。
而农庄的市民宿舍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的住房,一个大院子里,每人一个二十平的小单间,有着集体的茅房和浴房。
单间不大,只能放下一张木床和一张小桌子,进门一眼就能看到整个房间的所有东西。
若是单身一人,这单间还算可以,但夫妻两人,住这个单间就有些拥挤,更别说有孩子的家庭。
年纪尚幼的儿童还能挤挤睡,但是六七岁的孩子就不适合一起睡了,通常六七岁以上的孩子都是在官学留宿,官学的宿舍比农庄的这个单间宿舍大多了,虽然是十人一个大房间,但也比农庄要好。
官学留宿的学生,七日会放一日假期,这时候就可以趁着这个假期时间,回家探望父母。
这个单间只能夫妻二人申请一起居住,若是其他亲戚关系,是不允许一起居住的。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叔叔伯伯婶婶姑姑这种集体居住的超级大家庭,在集体农庄的到来后就被打散了。
分成了一个个小家庭型居住方式。
对于这个方式有些人不喜欢,觉得把他们家里人都分开了。
有些人倒是很喜欢,毕竟之前一个大家子住的时候,小孩子越来越多,但是房子却没那么大,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