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甘肃鲜果时蔬不多,常有耗费巨资从内地采买,每一次的花费都在数千两、万两银子。”
“兵部派遣的一些兵士,他也鲜少理会,军中紧要之位,尽皆亲信,果然都是能干之人,何有此次大败?”
“此其罪三!”
“是以,臣弟不同意李中堂之策,西北战事,当另选总兵任之!”
“至于俞承志,押回京城,数论其罪!”
头戴九襊燕弁冠,衣身青色龙纹袍,交领大袖颇素雅,玉色内衬,玉带环腰。
躬身一礼,忠顺王说道自己之意。
“……”
“陈端亭,你呢?”
德正帝眉目微皱,不做评价,目光一转,落在另一人身上。
“陛下!”
“臣以为忠顺王之意,不无道理。”
“这些年九边之地,唯有甘肃和辽东耗费的粮饷最多,近十年来,又以甘肃镇耗费颇多。”
“每一岁两百万两都是少说,偶有两年,还有近三百万两。”
“俞承志耗费朝廷这般粮草银子,却不能很好的未雨绸缪,当是其过。”
又是一位赤罗衣裳的男子出言应下。
“王晋!”
“你呢?”
德正帝再次看向一人。
“陛下,臣以为俞承志纵然有些过失,可多年来他一直在甘肃总兵,对于那里的地形兵略通晓。”
“贸然换一位总兵,短时间内很难有全局之势。”
“反而,若然让俞承志戴罪立功,其人当以死效力!”
同样一位绯服赤罗衣裳的男子出言,鬓间发丝白中有灰黑,神容多有苍老。
“恭王!”
“你的意思?”
德正帝再次看向一人。
“陛下。”
“臣弟以为俞承志可戴罪立功,巴图尔兵势汹汹,眼下调兵都要花费时间,再换掉一个总兵,恐军心有失。”
“于战局不利。”
恭亲王颔首而应。
“太子,你呢?”
德正帝看向自己的儿子。
“父皇,儿臣以为李中堂之意可行,然……忠顺王叔之语也不为错。”
“俞承志可为总兵,戴罪立功。”
“此外,朝堂也可派出以为监军,以为察看兵事!”
头戴翼善冠,红色圆领盘龙袍,玉带环腰,美玉垂落,太子近前一小步,躬身一礼。
“诚王,你呢?”
德正帝看向另一个儿子。
“父皇,儿臣以为大楚军伍之中,找出一个能够替代俞承志的总兵还是不难的。”
“至于巴图尔的兵锋?”
“暂时坚守壁野就可,待新任总兵与援兵到达,一举将其击溃。”
诚王!
年岁不大,二十左右的年岁,看向面前不远处的父皇,说道自己之意。
“荣王!”
“你呢?”
德正帝又看向一个儿子。
“父皇,儿臣以为诚王兄所言甚是。”
“大楚百万之兵,俞承志并非唯一。”
荣王。
年岁稍弱诚王一些,身材挺白,神容俊逸,闻父皇之言,心中一突,连忙道。
“恒王!”
“你呢?”
德正帝看向自己的一个胖儿子,原本他不够资格入内的,实在是皇后之言相召小神医。
念及恒王开府了,听一听也无碍。
“……”
“父皇,儿臣于此事了解不多,难以有言!”
小胖子躬身,忐忑而应。
父皇问自己的意思?
自己连西北的事情具体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跟着李中堂、恭王叔他们的话语?又……似乎不妥,还是别管那些了,反正自己不参与。
以后父皇不让自己前来更好。
“嗯。”
“算你有些长进,今儿听着就好。”
德正帝点点头,原本就没指望这个胖儿子有啥意见和看法,他本来就啥都不知道。
若然附和这里的群臣、王爷之言,更为没有主见。
凡决断之事,没有一观全局,难以有语,合该如此。
“……”
“……”
小胖子有点懵。
自己啥都没说,怎么就变成有点长进了?
“俞承志固然有错,眼下军事紧要,当戴罪立功。”
“李中堂,你等拟定调兵文书,朕今晚一览,用印直接下发。”
“太子之言可用。”
“甘肃镇当有监军,朕会从锦衣卫调人前往,接下来一战,俞承志许胜不许败!”
“除上书房军机大臣、太子、恭王外,你等离去吧。”
德正帝落下定语。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