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朱文奎还想着和平解决。
“本宫试试!”
李幼龄满意的答应了下来。
如果李思高真的愿意听她这个姑姑的话,为朝鲜免去一场战祸,李幼龄自然是愿意做的。
得到了李幼龄的应允,朱文奎也是长舒一口气。
能用嘴解决问题,尽量不要动手。
.....
左都御史府。
陈远安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老爷!”
“何事如此忧虑!”
一名年轻的女子,给他倒了一杯茶,关切问道。
“夫人!”
“为夫没事!”
陈远安随口说道。
陈夫人叹息一声,道:“老爷可是为了出使朝鲜而忧虑?”
作为陈远安的妻子,如果这点事情,她都看不出来,她这些年也算是白活了。
朝鲜陈兵边境,拒绝了多位大明的使臣。
在她看来,既然朝鲜已经摆明了态度,那还何须多此一举,正所谓谈不拢,那就直接兵戎相见。
但是——
太子却要搞什么先礼后兵。
人家朝鲜都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这个时候派使臣去,万一朝鲜人不买账,直接斩杀使臣,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无妨!”
陈远安笑着道:“论国力,论兵力,论人口,无论论什么,朝鲜都不是我大明的对手......”说着,陈远安朗声笑道:“而且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朝鲜国焉能威胁到为夫?”
这或许也是最后的希望。
希望朝鲜人讲究这个道理。
还有,陈远安此时的担心,除了自己的安危之外,其实他更想如何能够不虚此行,如果真的能够凭借他这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朝鲜君臣罢兵归降,那他就是大功一件。
但是——
如何才能做到呢?
......
半个月后。
辽东,九连城。
“见过钦差大人!”
九连卫总兵肖远德拱拱手道:“大人此行,怕是徒劳哦!”
九连城西朝鲜湾北侧,鸭绿江岸的大明边城,这里也是大明进入朝鲜的主要通道之一。
因为地处边塞,大明王朝在此设置了一个卫所,肖远德就是这个卫所的总兵官。
以前的话,这九连卫其实比较太平,因为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他们是不敢轻易横渡鸭绿江。
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就在鸭绿江南岸的义州城,朝鲜此刻就布置了三万重兵,就是为了防止大明渡江。
在此之前,大明先后派出三位使臣要求入朝。
但是都被拦在了鸭绿江。
此刻左都御史陈远安又来了,在肖远德看来,这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朝鲜人肯定不会放他过去的。
“肖总兵,此言何意?”
陈远安笑着问道。
肖远德道:“陈大人,最近这几个月,朝廷先后派来的三位使臣,没有一人渡过鸭绿江,大人焉能过去?”
“本将倒是觉得!”肖远德道:“我大明王朝兵强马壮,只需一声号令,我大军即可杀入朝鲜,生擒李思高,看他还得瑟不?”
“哈哈哈!”
陈远安闻言笑道:“肖总兵说笑了,太子殿下为人仁善,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愿发动战争,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
“嗨!”
肖远德道:“就是因为殿下太仁慈了,才让那李思高如此气焰。”
“肖总兵慎言!”
陈远安提醒道:“太子殿下,也是未来的天子。”
“嘶!”
闻言,肖远德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私下议论皇储,这就是大不敬的罪过,于是笑着道:“多谢陈大人提醒,肖某只是一介武夫,还请大人勿怪。”
陈远安与肖远德并无什么过节,他刚才的话虽然有些大不敬,但是他也不愿意抓住这个小辫子。
“肖总兵!”
陈远安澹澹的道:“你给我说说,现在朝鲜人是什么动向。”
陈远安不想去纠结那些没用的。
现在他是钦差,他的任务是见到朝鲜国王李思高,此前的几位使臣被拒绝入境,这事儿他当然也是知道的。
此番他来到九连城,没用立即横渡鸭绿江,而是选择暂时在九连城停留,其实就是想先了解了解朝鲜人,然后在琢磨过境的事情。
肖远德道:“最近几个月,朝鲜人调兵频繁,鸭绿江沿线,朝鲜人部署了近十万人,同时在几处海港,也部署了数万海军,国内还有数万机动部队,随时可以增援各处。”
“二十余万人?”
陈远安闻言一惊,问道:“朝鲜哪来这么多的兵马?”
这确实超出了陈远安的认知,可要知道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