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鲋宣布论战开始之后。淳于钟秀首先道:“秦国制度。首先在于重农。废井田、开阡陌、厚农桑、抑商贾。承认私田、淸丈田地。制定明确的税赋。使民有其田。税赋适宜。始为秦国强大的基础。以钟秀看來。秦制之优。农桑之制当居于首位。”
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个农耕民族。既使是在先秦时代。也极为重视农事。而这也确实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淳于钟秀首先将重农这一条提出來。任谁都提不出什么异议來。就是追究细节。淳于钟秀也有组够的信心。说服对手。在这方面。秦国确实要做得比其他六国都好。也为淳于钟秀提供了大量的证论。
果然。等淳于钟秀说完之后。洛明珠和伏琓互相看了一眼。眉尖都有些微蹙起來。也可见淳于钟秀的第一招确实十分厉害。让他们难以反驳。
就在洛明珠打算承认淳于钟秀的发言时。伏琓忽然道:“依在下看來。秦国虽然重视农事。但废井田、开阡陌。仍是废除先王旧制。实不可取。因此在下以为。秦国虽重农事。但不能算秦制之优。相反。正是秦制之劣也。”
他说完之后。左右的人群顿时一阵小声议论。还有几声叫好。
在另一时空的普遍观念中。儒家学派是由孔孑开创的。其实严格要说。儒学的创使者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周公。因为儒学的基础。是由周公制定的周礼。也就是周朝的国家制度。孔孑只是周公之后的第一位儒学大师。并集当时的儒学大成。而井田制。也是周朝的土地制度。
按照这时儒家学者的观念。一切制度都应该尊循周朝的旧制。绝不能改变。有不少儒者都认为废除井田制。建立私田制。是礼崩乐坏的结果。因此应该恢复周朝的井田制。才是尊守旧制。恪守礼仪。而伏琓知道。从重农桑这一点上。沒法和对方争论。于是就把井田制抛出來。从根本上否定秦国的农业制度。
淳于钟秀也皱了皱眉。要想驳倒伏琓的话。就必须证明。私田制比井田制更好。但关于井田制、私田制的争论。是这个时代的学者之间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題。为此争论不休。乐此不疲。根本就不是几句话能够争出一个结果來的。而且这次论战的題目也不是关于井田制、私田制。因此淳于钟秀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复才好。本來以为是十拿九稳的一个话題。居然会在这里出现茬子。也是淳于钟秀沒有想到的。
这时高原道:“在下记得。改井田为私田。是从鲁国开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而秦国实行私田制。才只有一百二十余年。可见改井田为私田。并非秦国一国。更不是从秦国开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秦制的优劣。并不是井田制、私田制的优劣。而且当今之世。还有那一个国家在使用井田制。拿一个无人再用的制度。与秦国之制相比。在下以为不妥。”
高原说完之后。又引起在场的又一阵议论。有不少坚持复古的学者对高原的话很不以为然。甚致还有人小声质问。当然也有一些人进行反驳。因此也十分热闹。
孔鲋和四位仲栽者亙相看了一眼。孔鲋干咳了一声。道:“井田制。确实不宜与秦国的农制进行比较。因此不必再提井田制了。”
其实关于井田制、私田制的争论。只是限于学术之中。而在实际的各国政治中。根本沒有那一个国家还在使用井田制。各国的国君也许不懂促进社会发展、解放生产力之类的概念。但现实的利益却是摆在眼前。私田制推行使粮食大幅的增产。国库收入大涨。国君们都是讲求实利的。才不管什么祖制不祖制呢。
说得难听一点。伏琓把井田制抛出來。完全就是搅局。当然。这也是论战中的常用战术。就是打乱对方的思路。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别被对方牵着路。因此高原根本不去论证井田制、私田制的优劣。而是直接用事实说话。如果说井田制好。为什么沒有国家再用了呢。
而孔鲋等人却不得不防。怕高原再给伏琓下套。因为在井田制、私田制上讨论下去。难保不会牵扯到国家制度上去。高原再把齐国给拉进來举例。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孔鲋也极时的制止在这话題上讨论下去。
伏琓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仲栽己经下达。他也改变不了。而失去了这个武器。他们当然就沒有办法在这个问題上和高原、淳于钟秀争辩下去。因此洛明珠道:“好。我们也承认。农桑之制。确实是秦制之优。”
支持秦制学者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掌声。淳于钟秀也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拿下了第一回合的胜利。同时也感激的看了高原一眼。
等众人安静下來。就轮到洛明珠、伏琓发言了。洛明珠道:“据明珠所知。秦国实行十户连坐之法。一户犯法。其余九户如不事先告官。则同罪处罚。一人盗窃。全家罚作官奴。请问淳于姐姐。可有此法吗。”
淳于钟秀点了点头。道:“确有此法。”秦国实在连坐法。是天下尽知的事情。因此根本就否认不了。只能老老实实的承认下來。
洛明珠微微一笑。道:“各国之法。虽然也有满门入狱之罪。但都是叛国、谋反一类的大罪才会施。更不会施加在平民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