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战国征途> 第三一四章 赵国行馆(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一四章 赵国行馆(下)(1 / 2)

就在这时。只见从店外又进來几个人。当先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中等身材。白面无须。面貌颇为儒雅。但双眼精英并现。显得是机智过人之士。在他的身后。只是一个身高近八尺的大汉。红色脸膛。凹目露鼻。虬髯黄发。耳朵上穿着一对金环。显然不是中原人士。不过气度不凡。显然是经常发号施令的人。

这大汉的身材己算很高了。但在这大汉左边的一人竟比这大汉还高出大半个头。足有九尺许。肩宽厚背。膀大腰圆。就像半截铁塔似的。而且面貌和这大汉相似。像似夷人。只见在他的肩上斜缠着一条铁链。一个海碗大小的大铁锺垂挂在腰间。看來沒有一百斤也有七八十斤沉。而在那大汉右边的人。高原认识。是在來齐国道路上遇到的。为田克臧押送商队的弘修。

不过这时高原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因此弘修并沒有看见他。而高原暂时不便和弘修打招呼。也沒有作声。

因为这四个人中的这两位夷人大汉实在太引人注目了。因此店中众人的目光一下都被吸引过去。有人认识那个年轻人。纷纷向他打招呼道:“原來是张公孑。”

“张公子來得正好。我们正打算联名上书齐王。要求齐国加入合从抗秦。张公孑也來签个名吧。”

年轻人皱了皱眉。道:“上书齐王。沒有用的。齐国一向奉行与秦国结好之策。因此齐王是绝不会同意加入合纵抗秦的。各位上书齐王。恐怕是白费功夫了。”

这时刚才叫嚷的最凶的几个人也凑了过來。道:“安平君不是出任大司马了吗。他可是一向主张抗秦的啊。我们不能上书齐王。那就上书给安平君好了。请安平君向齐王进言。”

年轻人又摇了摇头。道:“安平君一向主张合纵抗秦不假。但依在下來看。就算安平君出任了大司马。也不会向齐王进言。合纵抗秦。”

这一句话立刻让店里炸了锅。众人纷纷问道:“为什么?”

年轻人道:“齐国一向和秦国交好。己有四十余年。岂能轻易改变。安平君虽然平素主张合纵抗秦。但他能够出任大司马。一定是做出了某些承诺。比如答应出任大司马之后。决不提合纵抗秦之力。否则齐王也绝不会任命安平君出任大司马。”

众人听了。有人不解。也有人不信。还有人立刻对田克臧大骂了起來。把刚才骂后胜的话。全部又都用到了田克臧的身上。

年轻人则耐心对几个人解释道:“如果安平君不如此。就不可能出任大司马。也就无所做为了。而且以齐国目前的情况。也确实不应该马上与秦国断交。加入合纵。一來是现在魏国仍在。秦国尚未对齐国有实质的危胁。二來现在各国合纵根本未成。如果齐国在这时与秦国断交。带头组织合纵。只会引火烧身。自取其祸。因此在下为齐国计。现在应该仍然保持与秦国结好之策。暂时不加入合纵。等秦国进攻魏国。与合纵大军交战。再待机而动。无论那一方获胜。也必然会损失巨大。那时齐国在出兵收拾残局。方为上策。”

高原虽然坐在一个角落里。但对他们的对话听得十分清楚。也颇有些惊讫。因为这个年轻人对齐国时局。还有田克臧的分晰判断。都非常到位。如果这些分晰都是由他想出來的。那么这个年轻人的才智。到真不可低估。而他为齐国设想的战略。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不乏可取之地。比起那些不论青红皂白。一味主张与秦国为敌。不知要高明多少。自己到是有必要与他结识一下。

不过即然弘修和他在一起。那就好办了。等离开了赵国商馆以后。再找弘修问个明白。

这时众人也议论纷纷。有人赞同那年轻人的说法。也有人反对。大声的反驳。还有人则是茫然不知所措。

又闹了好一阵。那年轻人才举手示意众人安静下來。又道:“方才在下所说的话。是在下的一点浅见。各位信也好。不信也好。由各位自便。不过齐国现在是绝不会加入合纵。因此上书之事。各位还是不必了。”

有人问道:“张公孑。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年轻人道:“在下和各位一样。也希望恢复韩国。重振家业。但现在时机未到。而且复国大计。不能完全指望他人。但我看现在赵韩两国之人。不少都自暴自弃。醉生梦死。颓废不振。如此怎能复国兴族。因此在下建议各位。赶忙找一项可以安身的生计。首先在齐国立足生存。然后慢慢集攒力量。等到合纵抗秦的时机成熟之际。各位也才可以有力可用。将來复国之后。也才能重振各位的家族。”

众人又是一阵小声议论。有不少人都露出了沒有兴趣的表情。但也有人似有所动。于是向那年轻人问道:“张公子。我们能找什么事情做为安身的生计呢。”

年轻人一指那夷人大汉。道:“这位是在下的好友沧海君。为齐国巨富。现在他正缺少人手。如是各位有意。可以受他聘用。不过沧海君的生意是以海货为主。因此需到海边定居。有时还会上船生活。”

本來还有不少人动了心。但听了那年轻人的话。又都退了回去。因为沧海君是夷人。在华夏人的眼里。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