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战国征途> 第二七七章 情报机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七七章 情报机构(1 / 2)

这样算下來 。扩充编制的军队总人数将达到了二万三千余人。而代郡的常规军队数量也超过了九万。其中的战斗人员约在七万八千左右。对于一个总人口还不到二百万的独立势力。这个比例也是相当大的。至少在短时间。如果代郡的人口地域沒有扩大的话。基本是不大可能再扩充军队了。

不过这个数字也相当可观了。足以应付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而且一但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代郡至少可以征集到三十万以上的军队。也基本俱备了自保力。

但高原也十分清楚。到了国家层面的竟争。军队的数量和实力。并不是唯一的决定胜负因素。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赵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弱于秦国。单以战场上的较量。在一段时间内还略占上风。在和秦国的角逐中。赵国却每况愈下。除了国力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国只注重战场上的较量。而秦国却在关注战场的同时。也不忘在战场之外开避第二个战场。

长平之战。和另一个时空里发生的井陉之战。秦国实际就是赢在战场以外。赢在外交、情报、反间等等手段。

对于现在的代郡。在外交上暂时还难以有太大的作为。但在情报领域。却还大有潜力挖。实际上现在的代郡在情报方面几乎沒有多少建树。只是在过去赵国的地区安排了一些情报潜伏人员。而这基本还是吃的老本。毕竞代郡是赵国的延续。人地两熟。情报当然好做一些。

当然高原也才刚刚入主代郡一年多的时间。首先是以稳定和自保为主。也顾不上情报工作。而现在代郡己经基本稳定下。并且俱备了自保力。因此建立一个完善有较的情报系统。也就提上了日程。

要建立情报系统。首先当然是要确定管理情报事务的总付责人。高原认为。由赵轩担任最为合适。

赵轩是李牧的旧臣。同时也是武安军的元老。而且又和高原有同出一师的关系。是绝对可以信任的人。这也是管理情报事务的主管者的首要条件。

虽然现在赵轩还担任着武安军团的主将职务。但实际只是挂一个名。因为以前赵轩的任务是李牧的护卫。付责保护李牧的安全。但高原和李瑛鸿都有自保的能力。并不需要李牧专门护卫。而统领指挥军队并不是赵轩擅长。实际在这个职位。高原属意的人是姜桓武。但姜桓武的资历又太浅了。还以接任。而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选。因此只好暂时让赵轩代理一阵。

不过在情报工作方面。赵轩到是有不错的表现。在高原领军迎战燕军。李瑛鸿坐守代郡、平定豪强叛乱的战斗中。是赵轩付责监视打探豪强的动向。结果赵轩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使豪强们的行踪一直都在李瑛鸿的掌握之中。因此才使声势浩大的豪强叛乱在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而在这一次行动中。赵轩也表现出他在情报方面确实有不错的能力。

对高原这样的安排。赵轩也沒有异议。毕竟他也想干一点实在的事情。而指挥军队作战。确实不是他的擅长。而付责情报工作。确实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但现在姜桓武还接替不了赵轩。因此赵轩还是只能同时兼任两职。好在是武安军团的事务。基本都是高原和李瑛鸿在付责。赵轩只是还挂个名而己。

而情报机构的名称。高原采用了另一时空里赫赫有名的特务机构的名称:锦衣卫。当然在名议锦衣卫上是自巳的护卫。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

因为高原就是特工出身。对这个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特务机构做过一些研究。也有相当的了触。因此在官职和功能的设定上。也基本参考的锦衣卫的结构和名称。设指挥使一名。为锦衣卫的最高官员。指挥同知二人。为指挥使的副手;而下设南北二个镇抚司。各设镇抚使一名。镇抚佥事二人。总付责各司的事务。

其中南镇抚司主要付责收集对外的情报。设立秦、燕、齐、楚、魏、赵六司。各司设千户一名。副千户两名。下设百户、总旗、小旗等职位;北镇抚司付责对內的安全、保卫事务。情报整理分柝、制定行动计划等;也识立六司。一司、二司付责对內侦察抓捕、收集情报;三司付责对内安全护卫;四司付责分析情报。建立资料档案;五司付责策划行动方案、六司付责行刺暗杀。而各司机构、官员名称也和南镇抚司一样。

平时南北二司各付其责。但遇到了重大事情。南北二司也要在最高官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合作。不过高原并不想把锦衣卫变成明朝那种无法无天的特务机构。因此对锦衣卫的权力进行很大的限制。和明朝的锦衣卫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锦衣卫内并沒有设立诏狱。也沒有判决、定罪的权力。

另外虽然锦衣卫有抓捕和审询的权力。但高原也进行了许多限制。决不能滥用。由其是对官员的抓捕和审询。必须经过最指挥一级官员甚致是高原的批准。而且不能无限期的监押。经过审询之后。如果沒有确凿的证据。就必须释放。而有确凿证据的。则移交给正式的司法机构判决、定罪。

当然。现在这些机构、官职都还只是纸面上方案。整个机构的建立需要时间來慢慢逐步的完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