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五十七章 历史剧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七章 历史剧变(3 / 3)

能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而中国却难以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

美国的这种政策和日本的海上封锁,不仅造成中国武器输入极其困难,也使中国其它物资输入产生困难。在1937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15亿美元货物。下半年进口额就下降到0.73亿美元。1938年下降得更多。为此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呼吁西方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来改变实际上日本能输入武器,而中国难以从西方输入武器这一不利状况。可惜洋大人总是靠不住的。常凯申委员长一直到台湾都没弄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1937年11月初,中国代表团要求布鲁塞尔会议做出关于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制裁和给予中国援助的决议。

如果当时国际联盟所有会员国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不失为制止侵略者的一种手段。因为日本的原料进口大约四分之三来自英国、美国、中国、荷兰、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支那。日本所需的重要战略原料,如铁砂、铅、锡、锰之类几乎完全依靠从英国、美国,以及荷兰输入。但是,关于制裁的建议却没有得到法、英、美三国的支持。

法国外交部长德耳博在发言中说:“任何强制性的决议都不能从法律上和事实上有效地、圆满地解决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活该高卢鸡亡国!)

英国代表团团长和美国代表团团长德维士赶忙附和德耳博的意见。最后,布鲁塞尔会议只通过了宣言式的决议,指出日本在中国的行动违**盛顿九国公约,建议日本停止军事行动,但是没有规定出任何对付侵略者的措施。

可以说,没有欧美列强的纵容和支持,日军在侵华的道路上根本走不了那么远。不过欧美列强帮助日本并不是喜欢日本,也不是仇视中国,而纯粹是为了利益。所以等日本开始把手伸向东南亚时,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就陡然加大加深了。

东南亚当时虽然是荷兰与英、法的地盘,但美国在那里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橡胶,都是当时世界上这些资源最主要供应地(当时中东石油尚未大规模开采),也是美国工业原料的重要产地。

到了1939年底,由于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美国终于忍无可忍,宣布将结束美日之间的贸易协定,不再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这让日本非常恼火,却无可奈何。

就在这个关口,德国突然闪击波兰。在这个时空里,由于武器的更新换代,德国延迟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发起波兰战役。1940年1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1月3日,由于之前与波兰签订了同盟协议,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不过英法当时都不想打仗,所以等安静地坐在马其诺防线背后,被世人讥为“静坐的战争”、“奇怪的战争”。英法终于到了为其绥靖政策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仅仅过了五个月,远比历史上更加强大的德军突然掉过头来攻向法国。在这个时空里,德军拥有的是清一色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引擎的高性能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火箭、雷达等等大量高科技产品都提前研发出来,或者是较历史同时期大有提高。其它工业水平,在郑胡子的点拨下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像真空炉电渣重融技术就让德国的炼钢水平新增了一个台阶,相对应的火炮等武器的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还有像mg42通用机枪、gew43半自动步枪、stg44突击步枪、铁拳无后坐力炮等轻武器的研发时间也大大提前。法兰西战役时已经有小规模装备,虽然还没有达到原产品的水准,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原本历史中就一败涂地的英法联军自然不是对手,从德国入侵低地三国开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迫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投降。英法残部虽然得以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是损失至少占了50%以上,远远超过历史同期。

消息传来,举世皆惊!因为在战前,大家都觉得英国、法国、德国都是一个档次的国家,输赢很正常,可是一个月就打残一个,灭亡一个,实在是太恐怖了。

日本政府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在德国的胜利中,看到了他们向欧洲列强在亚洲殖民地发动进攻的机会。他们迅速与小胡子谈判,并成立了一个新的联盟。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日本军国主义份子控制了日本政府,由于新任首相近卫文磨的软弱,实权渐渐由政府转移到了军部手中。陆军部长正是战争狂人、日后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上台之后,立即采取行动,强迫法国维希政权允许他们占领北印度支那(也是就现在的越南等国),并要求英国关闭通往中国的滇缅公路。与此同时,还要求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要求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并关闭对中国的物资通道。

抗战即将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当然,也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未完待续。。)

ps: 呵呵,没想到今天会有惊喜,感谢某点和编大,本书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