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国笑道:“报歉,这个暂时我还不能说,以后您知道了。”
邓政委想了一下说:“德**事的厉害我是知道的。他们搞得是正规战,像蒋委员长以前的顾问不就是德国佬吗?当时在苏区还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不过主要还是咱们的战略失策,不然的话未必打得过我们。”
那个时候常凯申的军事顾问是汉斯?冯?塞克特,德国当时最有名的军事家。被称为“国防军之父”。他所提出的堡垒推进战术虽然成本高昂,但很好地限制了红军的机动能力。导致苏区越打越小,失去了周旋的空间,最终被迫长征。
躲在一旁的宋主任听入了迷,也插了一句嘴,说:“咱们现在哪儿玩得起正规战?依我看还是打游击最趁手。”
郑卫国解释说:“军队正规化跟打正规战是两个概念,游击战也需要指挥官系统地接受正规军事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游击战的优势。”
宋主任还在生刚才的气,故意抬杆说:“你就瞎扯吧,咱们八路军什么时候学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游击战还不是照样打得好!国民党倒是正规。却被鬼子打得哭爹叫娘。”
郑卫国笑道:“八路军在游击战方面确实搞得不错,不过在我看来还是远远不够。战略和战斗意志上确有过人之处,但在战术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邓政委也来了兴趣,忙道:“噢,还请郑军长明言。”
郑卫国说:“好,我们就八路军几次战斗来分析一下,看八路军跟正规军队的差距在那里。”
他首先分析的是平型关战斗。作为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这场战斗充分体现了林总的战术嗅觉和八路军超强的个人意志,但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第一,部队行军竟然没有事先侦察,只是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大概方向就出发了,结果半路上遇到山洪,一个主力团被隔在战场之外没法参战。
第二。山地战居然没有在制高点(即老爷庙)布置火力。就算火力不足的话,也应该安排观察哨。但林总没有安排,参谋人员也没有提醒,最后反而被日军抢先占领该地,给八路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
郑卫国一口气列举了八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深入浅出,讲得非常仔细。八路军方面的干部都听得目瞪口呆。心里面虽然很不服气,却又没法反驳。
邓政委皱了皱眉,说:“听你这么一说,咱们好像是有些问题。”
宋主任看了领导一眼,没敢做声。115师是八路军头号主力,林师长又是主席的爱将,还当过抗大的校长。他的级别差得太远,可不敢乱说。
邓政委看出了他的心思,摆摆手,说:“我们这是讨论军事问题,又不是争对谁,不用顾虑太多。郑军长,你刚才说得很对,再给我们讲讲129师存在哪些问题?”
郑卫国开玩笑说:“行啊,不过说了你们可别不高兴。”
宋主任说:“切,都跟你一样小肚鸡肠么?”
郑卫国笑道:“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
宋主任无奈地摊开手,说:“好好好,我不出声,看你吹出什么花来!”
说实话,跟115师相比,129师的问题更大,毛病更多,其他书友正在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15师几乎是第一次上战场就可以跟日军硬拼,而129师771团却在七亘村被日军偷袭,打得全军溃散。
好在经过刘师长的细心调教,部队迅速成长起来。到长乐村战斗的时候,129师就打得非常漂亮了,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私毫不逊色于115师。
宋主任说:“就是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什么正规军事思想,有什么稀奇?我们129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照样把兵练得棒棒的!”
郑卫国说:“在战争中是可以学到经验,但缺乏基础军事素养的人掌握的经验是狭隘的。在相同的环境里是有经验了,可换个环境还要交学费。”
阳明堡战斗算是抗战史上非常经典的战例了,但这场战斗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侦察,战前也没有制定作战方案。部队虽然顺利地冲进了机场,可接下来就乱成一团,有不少飞机没能彻底毁坏,指挥官也阵亡了。
那么这些不足在后续战斗有没有得到改进呢?很遗憾,没有!比如神头岭一战,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连道路是在岭上,还是岭下都没有搞清楚。若非陈赓感到不放心跑去现场侦察,还不知道惹出什么乱子来。
还有像长乐村战斗,部队明明占据了主场的优势,却没有积极侦察,导致日军跑了几个小时之后才发现。如果能提前作好准备的话,后面还会那样被动吗?
可惜的是,这些遗憾一直没能解决。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像红庙、关家垴这样的错误还会再犯。这就是缺乏基本战术素养的表现,刚才一个坑里爬了起来,却又掉进另一个坑里。
宋主任搔搔脑袋,郁闷地说:“好像是有几分道理,可咋听着就不舒服呢?敢情咱儿这些年的仗都白打了?都成狭隘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