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我有一个科技星球> 108、手机电池产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8、手机电池产线(1 / 2)

会议室里,众人落座。

就云起二号的采购价格展开了谈判。

云逸直接报出了七百一组电池的价格。

高洁也不犹豫,直接否决了。

她报出的价格,是四百八十元,跟云起一号电池一样。

云逸怎么可能答应她。

虽然这个价格他也有的赚,但是他可不满足。

不能因为与高洁关系不一般,就在价格上让步。

两人你来我往,不断地进行价格底线试探。

最终,价格定格在了六百元一组电池。

这个价格云逸是满意的。

成本两百六十多的电池,利润足足有着三百四十元。

这就是黑科技带来的好处。

高洁也很给力,直接给了他五万组电池的订单。

之后,这条产线所有的产品,将全力保障高洁后续的订单需求。

也就是说,这条产线,高洁包了。

有了‘猎狐’的大卖,她对新电池充满了信心。

九百万的预付款到账,让云逸喜笑颜开。

高洁走后,他就安排邓思远,云起二号产线,开足马力生产。

并且,直接安排了夜班班次,24 小时生产。

多出来的产品,直接做成库存。

经过一周紧锣密鼓的调试,新到的第一条产线也投产了。

云逸也是第一时间安排了生产。

云起一号电池三条产线生产,已经能够大大的缓解产能的紧张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让云逸尝到了甜头。

半个月之后,随着第二条产线的投产,他的产能也达到了四十八万组电池每个月。

虽然依旧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却也不再那么紧张。

直到第三条产线投产,每个月产能达到六十万足电池的时候。

才算是大大的缓解了订单需求。

只是,新的订单也在源源不断的到来。

也让云逸挣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产线增多,云起科技的员工也越来越多。

老车间的办公室已经严重满足不了需求。

好在新车间装修已经结束了。

云逸便安排这些新员工,与车间生产部门挤在新车间里,一起办公。

为了便于管理,以及办公。

云逸趁机把老车间里,云起一号电池的两条产线也搬到了新车间里。

老车间里,只保留了云起二号一条产线。

新车间里,一楼车间,五条产线整齐的排列着。

机器轰鸣,每时每刻都有电池被生产出来。

然后经过检验,包装,发往客户的手里。

有很多员工劝云逸,继续增加新产线,提高产能,进一步的增加市场占有率。

云逸拒绝了,他没有打算继续增加云起一号电池的产线。

因为市场是有限的,整个电动自行车市场,每年总共也就五六千万的市场。

他五条产线,一年就提供了七百多万的产能。

那他要是继续增加产能,把别人的市场都抢了,别人可怎么活。

到时候,人家不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你啊。

所以,他的战略是,只占领高端市场。

至于低端市场,就留给别人吧。

钱是挣不完的,与其扩大,还不如开发新的市场。

就像是云起二号,等他产线布局完成,产能完全跟上来。

他就可以持续的扩大市场份额了。

也给了别人足够的生存空间。

据他得到的信息,其他的电池企业,最近也陆续的推出了能够续航八十公里的电池。

只是,性能方面远不如他的云起一号电池。

而且,价格也偏高。

这些电池企业也很无奈,云起科技的崛起,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他们的市场被严重的挤压了。

他们只能尽快推出同等续航的电池,进入续航八十公里这一领域,抢占剩余的市场。

好在云逸给他们留了足够的生存空间,要不然,他们连汤都喝不到。

也因此,他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那些拿不到云起一号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他们的产品。

而就算是这样,依然需要他们去抢着去购买那些电池。

因为,他们要是不赶紧进入这一领域,蛋糕就要被瓜分完了。

他们只能购买高价电池,把自己的利润摊薄,也要进入这一领域。

倒是促进了这一行业的产业升级。

看完一楼,云逸又来到了二楼。

二楼,还是空荡荡的。

这里是他规划用来生产手机电池的车间。

只是,现在产线还没有到位。

产线他已经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