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路修建完成。
大宋日报,登记了这样的事件过程,对百姓公布修路原因。
此番,不但有赵枢的尽职尽责体现,还将宋徽宗圣君之为展现的淋漓尽致。
路是赵枢想出来的,修建道路,为百姓谋福,是宋徽宗日思夜想的执念。
他一心想要为百姓做事。
报纸在修建道路完成的时候,就发了下去。
全城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说肃王是大才,官家是圣君。
都念着他们的好呢。
对于宋徽宗这个艺术家来说,他不缺钱,不缺权,最在意的就是诗词歌赋,以及百姓们对他的风评。
精神上的需求。
如今百姓们因为修路而说他是圣君。
能为百姓谋取福利,乃是圣君所为。
这圣君二字,就犹如触碰到了宋徽宗内心深处的需求点,让他面色一怔之后勐然大笑了起来。
“枢儿,这件事情是你办的吧?”
“是,事先没有通报,还请父皇责罚。”
宋徽宗摇摇头。
“何罪之有,为何要责罚?你此举,倒是让朕占了些便宜,你最近辛苦了!”
宋徽宗笑吟吟道。
“水泥路没有父皇的准允修建不起来,作为臣子应该为官家分忧,这都是分内之事,一切都是父皇的决策。
儿臣只是听从了父皇的旨意而已。倒是儿臣占了父皇的便宜。”
“好好好!”宋徽宗一连说了三个好。
肃王做事考虑如此周全,让宋徽宗龙颜大悦。
他其实什么都没做,就被赵枢说的为百姓日夜难眠,这圣君的形象,来的太突然了。
忽然,城外一片震动,百姓们因为道路建成,越想越觉得感动,于是看向城墙上的宋徽宗,纷纷跪下。
有人呼喊陛下万岁,随后整个汴京城的百姓都开始呼喊起来。
声音震天。
让宋徽宗浑身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他被这样的画面震住了。
要知道,这还是百姓们第一次如此感谢他。
宋徽宗很快稳定下来。
作为君王,脸皮一定要厚,他笑着脸和众人笑着,似乎这一切都是他弄出来的。
除了刚开始愕然外,表现的跟报纸内容一样,仿佛他真的是圣君。
他看向旁边的赵枢,没说话,但目光中的味道不言而喻。
这件事,做的很好。
他非常满意。
旁边赵桓,蔡京等人感觉赵枢这功夫也不是一般的厉害。
官家什么时候几天日夜苦想了?
他每天都在延福宫钓鱼,书画,根本就没操心啊。
大家心知肚明,事实如何并不重要,重要是天下民心汇聚……
第一件道路修建成功之后。
很快,工部开始规划了一张完整的规划图。
以大宋汴京城为中心,扩展道路,传播水泥制路技术。
人员四散发出去,全国各地要开始修建水泥路。
文武百官纷纷找赵枢,想要拿到好路。
至于道路远近位置,都是赵枢说了算。
“王爷,您看我分哪条道呢……能不能把汴京城外这条路给下官……”
蔡京等人纷纷凑拢,将钱上缴,赵枢根据这些人的官位大小,利益关系进行分配。
比如汴京城外的一些主道,距离汴京城比较近的州府之地,肯定是商贸流通最大的道路。
这些道路,有了经营权收益很大。
很多官员都在争抢,赵枢与自己合作生意的朝臣给予优先分配。
对他们进行腐蚀。让其更加亲近。
再就是赵枢的亲属,比如任二姑的爹,赵枢划分了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是通往汴京城的一条路。
其次是朝堂上的高官,然后是最外围的一批官员。
赵枢这么做,由他自己。
他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而且赵枢自己也投资了。
他除了要赚水泥的钱外,肯定是要投资几条好道路的。
再者,就是宋徽宗自己投资了。
也可以说是朝廷投资。
朝廷之所以将水泥路外包,是因为不可能一次拿那么多钱。
但不意味着朝廷就不用修建道路,比如宋徽宗就拿出来了一千万贯,用来投资建设。
加上朝臣,赵枢自己的,和他有合作的商人之外,全国各地还有恐怖的余量份额,足够发散下去。
“气煞老夫……分的也太远了。”看到地图,蔡京气的跺脚。
有的人分到好路,高兴不已,比如梁师成,王云,金崇岳,李纲等人。
就是王黼,分的路也是非常好的,汴京城外的一条主路。
蔡京分的是上百公里之外的,也不能说不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