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管事!”
赵枢招呼一声。
王管事带着一些茶叶过来。
现场有大锅,炒茶工具,任何东西都不缺。
赵枢便开始给这些人上课。
他口中滔滔不绝,讲解选茶和新茶制作过程。
茶叶的选料其实宋朝多达数百种,大部分在榷茶司的茶山上收集。
为了说的清楚,赵枢说的都是宋朝茶叶种名。
赵枢一边说,一边让他带来的茶叶师傅现场制作。
寇朋耐心听着。
赵枢道:“烧茶是杀青工艺的原形,把它和晒茶这两种原始加工方法结合起来,即将鲜叶先在火上略烧一下,再把它摊晒致干,就形成了晒青的制造工艺。
但我们用烧烤杀青或日晒致干的方法,一是比较费事,二是受到天时的限制。
所以本王在此基础上,换了一道程序!”
赵枢指着旁边的老师傅操作过程:
“制茶者可以在原始晒青的基础上采取锅炒,甑蒸和烘焙等杀青法,如此更有效率。”
赵枢一系列专业知识脱口而出,随后又接着道:“十几道工序,我精简到鲜叶加工,杀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六个工序。
如此制作出来的茶叶,可以直接进行泡茶。以后你们按照我所说的方法传达到下面,让榷茶司复制这种工序制作,包括选料!”
听到赵枢的话,众人内心颇为惊讶。感觉王爷有点东西。
不,不是有点东西,而是懂的东西太精深了。
即便是在场这些老师傅也被赵枢给震住了。
就算此刻赵枢不是王爷,再说出这些信息的时候,他们就对发言者佩服至极,因为这是一种新的制茶方式,他们从来没听过。
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几乎放弃了煮茶,采取新的泡茶来品尝。
原来茶叶还能这么做啊?
什么让人最震撼?
在榷茶司一群专业的人面前,忽然冒出来一个不可能是这方面专家的人,他在你面前滔滔不绝,行云流水,讲的东西你似懂非懂。
但仔细一琢磨,有一种毛骨悚然,不,应该说是茅塞顿开的感觉,给了人新的视野和灵感。还有新的见识。
原来茶叶也是可以这么制作的,他们被多年的传统方法禁锢了思维,无疑赵枢的方法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这才是让人最敬佩的。
当茶叶出来后,众人开始品尝了一下。
现场引起了沸腾。
这种泡茶,味道真不错啊!
“这就是碧螺春?王爷,这,下官在茶道十几年,从未见过如此简便的茶叶和如此醇香的口感,这真是我们的新茶叶吗?”
寇朋喝了一口后,浑身一震,死死的盯着杯中棕色的茶色,大为吃惊。
“这个确实好啊!”
“嗯,真不错,茶叶还能这么制作,味道也很好,如果是这种茶叶普及开来,还真有可能销量翻倍啊!”
在场的其余人纷纷感慨。
人们喝茶经过煮茶,其实这个过程导致茶的消耗是有所缓慢的。
如果人们直接泡茶就能喝,还能喝到好茶,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人们的茶叶消耗更大,更快。
自然便可以带动销量!
寇朋回过神来,笑道:“王爷,这新茶确实好!没想到王爷精通茶道,下官属实佩服!”
赵枢笑了笑,这茶叶以他专业储备知识过来,唬这帮人不跟玩一样。
赵枢负手而立,问道:“寇大人,你们榷茶司对于全国茶叶种植土地面积应该是有统计的吧,目前有多少?”
这个问题,但凡不负责的官员,是回答不出来的。
但这些年寇朋为了升官,做了很多准备,现在王爷在面前,还不得好好表现一番?这也让他很是高兴。
闻言,寇朋立刻道:“回禀王爷,咱们大宋的茶叶每年产出五千万斤,种植茶树大概一亿颗,而种植土地面积接近四十三万亩。这是我们榷茶司统计的数量。”
寇朋如实回答。
听到回答,这让赵枢眼前一亮,这寇朋可以啊!
居然知道这么清楚。虽然身为榷茶司使知道这个是常识,但有些事情还真不一定。
不负责任的某地主事,往往连自己手底下的事都记不清楚。
显然这寇朋还是一个负责的官员。
这点让赵枢很是欣慰,榷茶司有这样的官员,赵枢考察一番如果确定不错的话,等他以后升官,茶叶的事情可以交给他管理。
毕竟他以后不可能一直是副使,也不会待在这小地方,不然以后怎么壮大自己呢。
但就这么走了,这里的生意要是有人做鬼,他也不放心。
毕竟榷茶司现在和赵枢合作,他也是有利益在其中。
要交给一个放心的人。
“种植出来的茶叶,一般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