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日, 皇帝再次踏入寿华宫。
他面上一派孝顺,半点看不出来异样,开口便道:“这几日朕令皇后率众妃吃斋念佛, 为母后祈福, 太后的身体可好一些?”
一听这话,太后脸上的青筋都在抽动。
大过年的,好不容易宫内能松快热闹,结果因为她“重病”, 皇帝一道圣旨, 从中宫皇后到浣衣局的宫女, 都得吃斋念佛。
可想而知,这些人心底会如何的怨恨。
太后在宫中营造了多年的好名声, 如今怕是被日日夜夜的诅咒。
就连她嫡亲的外甥女,大皇子的母妃张贵妃, 也来寿华宫诉苦了几次。
太后能怎么办, 皇帝要孝顺,她总不能一夜痊愈, 只得继续装病。
“多亏皇儿孝心,哀家已觉得好了许多。”
皇帝笑着点头:“那就好, 可见吃斋念佛也是有孝。”
太后心底叹气, 这几年的时间, 皇帝与她终究是生分了,若是以前,皇帝哪里会这般不给她台阶下。
到底不是亲生的……
太后掩住心底的想法,笑着说道:“皇儿有心就好, 可你是九五之尊, 可不能因为哀家伤了身体。”
皇帝点头:“多谢母后体恤, 朕年纪大了,不过皇儿几个正是年轻力壮,多吃斋一段日子也无妨,正好能清清心火,免得老是在朝上吵吵闹闹,不成体统。”
太后的脸色又是一僵。
她拧眉看向皇帝,之间他脸色淡淡,似乎对这句话并无他意。
太后却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皇帝身体安泰,可皇子们却已经大了。
她忍不住捏了捏太阳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对她冷淡至此。
太后一番深思,忽然发现一切皆有迹象,就是那一年珠玉疯癫痴狂,差点杀死了赵家的那孩子。
自从赵家那孩子落地,一日日的,皇帝竟是越来越疏远他们母子。
赵家——
“母后是否累了,那朕先行告退,母后好好休息。”皇帝起身道。
太后猛地醒过神来,开口道:“等等。”
迎着皇帝疑惑的眼神,太后开口道:“方才寿国公夫人进宫请安,与哀家提起京城的一个传闻,哀家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应该告诉陛下。”
皇帝眼神一动:“母后请讲。”
太后叹了口气,道:“这事儿——哎,哀家知道永昌伯年前刚立下大功,陛下想抬举他也是正常,但谁能想到永昌伯竟会如此。”
“一家家流水的礼物送进去,他竟是都收下了,如今满京城怕都议论纷纷,这岂不是得势便猖狂,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太后打量着皇帝的脸色,却见他神色不变,心底又是一阵咯噔。
她继续说:“也是永昌伯府这些年落寞,门前冷落,一朝得势,永昌伯得意了一些也是正常。”
“哀家知道陛下要用他,不妨敲打一番,左右也不算大事儿。”
一直到太后说完了,皇帝才点头道:“原来是这事儿,朕已经知道了。”
太后一愣,随即笑道:“原来陛下已经知道,倒是哀家多事儿了。”
“母后也是好意提醒,朕心领了。”
皇帝淡淡道:“不过母后多心了,永昌伯虽碍于情面,收下了礼物,不过早早的造了册子呈给了朕。”
太后脸色微微一变。
只听皇帝继续说道:“永昌伯也是忠心耿耿,还说要把礼物上缴国库。”
“朕还笑他太过小心谨慎,年节拜礼往来,也是正常,难道还会有人非议不成。。”
皇帝似笑非笑的说:“也幸亏永昌伯小心谨慎惯了,早早的呈上册子,否则这会儿怕是有嘴说不清了。”
太后心头一跳,暗骂寿国公夫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竟是被赵骏转到了坑里头。
如今倒好,她火急火燎的跟皇帝说,落到皇帝的眼中,便成了寿国公府寻衅滋事了。
果然,皇帝又道:“母后,你也该多管管寿国公府了,正经事一件不会,却见不得别人好,成什么样子。”
太后僵笑着:“也是,这两个不着调的听风就是雨,很是该教训教训。”
皇帝点头:“朕也跟永昌伯说了,不过是一点礼物,不值得小题大做,他尽管收下花用就是。”
“说起来年前他立下大功,朕也并未封赏,还是亏待了他。”
太后能说什么,只能跟着应和。